当前位置:实习报告网>专业>地质>

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21-10-17 20:41:10 地质 我要投稿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模板锦集十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质实习报告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模板锦集十篇

地质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目的:为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主要任务有:

  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

  2、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

  3、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

  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区地理概况

  实习基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可根据统一岩层的高度对比来判断断层的类型。该地区的地貌类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等。

  整个柳江盆地是个不对称的复向斜,褶曲核部新,两翼老,为向斜,西翼东倾,动翼西倾;且西翼窄,东翼宽,即西翼倾角大,东翼倾角小,两翼不对称,且西翼上有多个小背斜。综上可得:柳江盆地是一个两翼不对称的复向斜。

  实习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气候。最底气温—21。5摄氏度(1959。1。1),最高气温39。9摄氏度(1961。6。10),年平均气温11。3摄氏度。暑期(6—9月)气温高于30摄氏度的天数仅为15天。年降水量在400—1000mm之间,多集中在7—8月份,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季节。

  该区工农业并重,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果树,尤以桃树较多,盛产蜜桃。矿产以煤,耐火粘土为主。其中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局部为劣质煤。柳江煤矿为区内最大工矿企业,年产60万吨。其次是北山发电厂,主要满足秦皇岛市工业和居民用电。此外,水泥厂,建材厂在盆地内星罗棋布。

  盆地内起伏小,河流广布,地处山海关与秦皇岛之间,陆上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另有铁路纵贯其间。

  三、地貌营力

  a)内营力

  内营力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等所产生的作用力。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火山、地震等,内力作用不但可以改变地壳的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同时还可以改变地表的起伏,造成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比如造山运动,板块运动等。

  b)外营力

  外营力是指主要由太阳能、重力能及生物活动产生的作用力。它们常常是通过水、冰、大气和生物等介质的运动推动地表物质发生位移,从而改变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岩溶作用、冰川作用、冻融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各种外力作用又都可以划分为剥蚀和堆积两种基本形式。主要由剥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称剥蚀地貌,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称堆积地貌。剥蚀、堆积与内力作用也有密切的关系,在构造上升的地区一般形成剥蚀地貌,在构造下沉的地区则形成堆积地貌。随着构造升降的变化,剥蚀地貌可以转化为堆积地貌,堆积地貌也可以转化为剥蚀地貌。

  柳江盆地的地貌形成是在多种多样的地貌营力下形成的。本区地壳活动频繁,多次地壳抬升和下降,造成盆地内的多个沉积和沉积间断,以及周围火山及地震活动,造成柳江盆地地表较大尺度的高低起伏。柳江盆地在内力作用下形成大体轮廓,再在外力作用如风、水、太阳能、生物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地貌形态。通过风化、流水、岩溶、冻融、风力、波浪等作用,形成地表一系列地貌。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地表变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任何一个地区的地貌,都不是单纯地由外力作用或单纯地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尽管在某个地区和某个时期,内外营力可能是不平衡的,但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两种营力总是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般认为,地球表面大的起伏主要是由内力作用所奠定的,外力主要是刻削这些大型起伏,造成更复杂的形态,并最终趋于将地表夷平。许多地貌学家认为,就整个地球表面说来,内营力与外营力的地貌作用在数量上具有同等的意义。地貌营力的作用与地表组成物质(包括地质构造与岩石性质)也有密切的关系。正由于此,现代地貌学的一个重要原理是:地貌是内营力与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地质实习报告 篇2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于是今年暑假学我来到了平煤地质工程勘探处勘探一队二号机进行了为期一月的实习。

  在钻探队实习了一月,其中可以说是苦中有甜,累中有乐,对自己的地质知识有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系统积累与考验,粗略的把握了地质钻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务,钻孔的设计和结构以及钻孔的布置原则等等,自己也从一个纸上谈兵的阶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谢老工人老师傅的不厌其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指导和教诲,钻探队领导的人文关怀,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变聪明。这些知识和实习过程,足以使我受益终身了。就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感想与心得汇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都说安全是天,可以前也并没有怎么在意,在实习期间才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在这里领导和工人都严格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新工人来的第一课就是安全教育,我来的时候就首先的让我学习了

  安全生产的法规。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伤害”;同时也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实习期间没有发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产。

  二、业务和技能。这次我们打的是水文观测孔,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结合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老工人师傅的指导帮助。学会了判断岩层、操作机器、测量水位以及书写纪录。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自己动手操作水平。期间主要对平砂岩做了一些细致调查研究: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沙子一样,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见由砂岩相成的悬崖峭壁。有的砂岩可以抵御风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经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砂岩中的颗粒比较均匀坚硬,所以砂岩也被经常用来做磨削工具。砂岩由于透水性较好,表面含水层可以过滤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我们这里钻探时主要遇到的困难是打平顶山砂岩,平顶山砂岩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钻进过程中不容易钻进又容易掉块卡钻,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多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三、日长生活。我们一般在野外作业,比较枯燥乏味,许多配套设施也不到位。不过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让我学会了许多以前不会的东西,也学会了在劳动中寻找快乐。同时了增强了自己独立生活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我想这将会成为让我一生都收益的财富。

  在这为期一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匪浅。短短的30多天内,我不仅向老工人师傅学习了钻探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应该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处,更被队里同志们的无私敬业精神所感动。这不仅为我今后的理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我今后从事钻探行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最后,更加感谢学校和队领导给了我实习学习的机会,也多谢同事们多日来无私的照顾和关心,使我开心顺利的完成在队里的实习生活。 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 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地质实习报告 篇3

  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环节,能直接地反映课堂所学内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经过一学期的理论学习,我对公路工程地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书面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作为学生,未涉足工程实际,所以对很多地质现象难以从整体上把握。非常感谢学校安排了本次野外地质实习,既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又提升了我的实践能力。

  一、实习安排

  1、安淑红老师带队

  2、实习时间为20xx、6、27——28

  3、实习地点 张夏馒头山、灵岩寺、苏庄背斜(均隶属济南长清区)

  二、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判别岩石类型及典型的岩层产状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应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三、实习内容

  (一)地质观察(地点:张夏馒头山)

  山东省的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和三叠系地层外,其余地层从太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出露。本次实习主要观察寒武纪系馒头组等地层。寒武系的形成时代为寒武纪,距今约有5~6亿年,属海相沉积。该地层一般含有三叶虫化石,为标准化石。山东的寒武系分布广泛,由南向北分布在枣庄——苍山——滕州一带,泗水——平邑——费县一带,蒙阴——新泰——莱芜一带,淄博——济南——张夏——肥城——东平一带,露头良好。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

  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1、馒头组 杂色页岩和石灰岩,泥灰岩,上部有鲜红色的易碎页岩与毛庄组分界,张夏馒头山一带有黄斑岩侵入体,厚约为58米(未计黄斑岩侵入体),层序由底到顶如下: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2米,岩层呈现黄灰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蓝灰色薄层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厚约4米。

  第三层是灰黄色及灰色钙质页岩,厚13米。

  第四层是由杂色页岩组成,厚约8米。

  第五层是蓝灰色及灰黄色薄层石灰岩,厚5米。

  第六层是紫色及绿色页岩,厚4米。

  第七层是由蓝灰色薄层石灰岩石灰岩组成,厚度2两米,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绿色钙质页岩,厚度约3米,

  第九层为灰黄色及灰色泥质灰岩,厚4米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13米,颜色呈鲜红色且易碎,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2、毛庄组 紫色及紫灰色云母页岩为主,加鮞状石灰岩层及石灰岩凸镜体。厚约52米。由下及上依次为: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9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紫灰色云母页岩夹石灰岩结核及凸镜体,厚4米。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8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8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0.2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3米。

  3、徐庄组 该组海拔较高,地势陡峭,鉴于安全考虑,未能继续前进。据老师介绍该组特征:紫红色页岩与石灰岩互层,底部为具交错层理的鮞状石灰岩及竹叶状石灰岩。厚约50米,共分为9层。

  4、灵岩寺滑坡

  在研究完著名的'世界第三名地质山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灵岩寺,到这里来的原因是这个地方的灵岩山,曾有过较明显的滑坡,并且现在形成的山体恰好适合我们的实习。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 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 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滑坡的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二)构造观察

  山东省境内的构造多为断块构造,即由大大小小的断层互相切割而成,褶皱较少,本次实习观察断层有三处,褶皱仅一处。

  我们对馒头山小型平推断层,张夏火车站压性断层及范庄地堑(正断层组合)进行了实地观察。完成断层观察后,我们来到长青城关苏庄背斜进行考察。苏庄背斜是一处非常典型的两翼不对称的背斜构造。背斜核部张裂隙发育,岩层破碎,沿轴线向两边延伸,可见一系列水井分布。这里要求用地质罗盘测量两翼岩层的产状。苏庄背斜的垭口处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剥蚀,往往给人造成假象它是向斜,其实不然。苏庄背斜示意图如下:

  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地质实习报告 篇4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实习区地理位置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位于距洛阳市以西25公里处,东西长5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125公顷。宜阳县交通发达,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别沿洛河两岸纵贯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另有数十条乡村公路与全县各地相通。

  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 km2。

  第二节 行政区划

  宜阳县辖6个镇、10个乡:城关镇、锦屏镇、柳泉镇、韩城镇、白杨镇、香鹿山镇、盐镇乡、高村乡、三乡乡、张坞乡、花果山乡、上观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樊村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20xx年1月,将宜阳县丰李镇的西霍屯、邢屯、梁屯、王屯、油坊头、毕沟、侯城、小营等10个村划归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管辖。20xx年12月29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撤销城关乡,建立锦屏镇。20xx年1月20日上午,宜阳县城关乡更名锦屏镇庆典仪式隆重举行。20xx年3月5日,洛龙区丰李镇挂牌仪式举行,此后丰李镇脱离了宜阳县管辖。

  宜阳县共396个行政村,351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总量7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万人,占总人口的12.8%。民族有汉、回、壮、蒙、藏等30多个,其中汉族人口占98. 9%,回族人口占0.8%,壮族人口占0.2%,其他民族人口占0.1%。

  第三节 道路交通

  宜阳自古即为交通要道。《尚书2禹贡》记述夏启开辟了“南崤道”,此道由洛阳沿洛水西行至宜阳三乡折入连昌谷,经洛宁县北过陕县之雁翎关,沿黄河南岸西行。春秋前后,秦楚交往形成一条西通秦陇、东下吴越的交通要道,称为“秦楚孔道”,是一条古商旅大道。

  宜阳交通发达,省道八官线、安虎线横穿东西,省道南车线、县道宜新路和宜白路贯穿南北,洛阳市西南环绕城高速和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穿境而过,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县城,境内已形成“两纵两横加一环”的公路网络,全县公路里程达2223公里。全长17公里的洛宜快速通道使宜阳县城与洛阳市中心的通车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全县353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了柏油路或水泥路,形成了县级公路乡乡连、农村公路村村通的公路网络。现有三家客运企业:洛阳一运公司宜阳汽车站、宜阳县公交公司、

  宜阳县天禾出租车有限公司。宜阳县汽车站现有客车197辆,线路82条;公交公司现有公交车46辆,公交线路8条;天禾出租车公司现有出租车100余辆。实习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

  第四节 自然经济地理 宜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地跨东经111°45′~112°26′,北纬34°16′~34°42′,东连洛阳,西接洛宁,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为邻。宜阳县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洛阳市总面积的11%。全县平均海拔360米,县城海拔195米。

  宜阳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

  宜阳水系属黄河流域,全县大小河流及山涧溪水360多条。境内主要河流有洛河及其九大支流,洛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县水资源4.49亿立方米,主要水产品有鲤鱼、鲶鱼、鲢鱼、鲫鱼、鳝鱼、草鱼等。全县大小水库19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2910.3万立方米。最大的水库为寺河水库,库容为1050万立方,是全县唯一一座中型水库。

  宜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年均气温14.8℃,地温平均12.8℃,年降水量500毫米~800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全年日照在1847.1~2313.6小时,日照率为47%,冬季因受蒙古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夏季多偏东风,平均风速为25米/秒。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宜阳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据县志记载和文物普查中发现,全县有古城址15处,宫殿17座,庙堂41处,亭台、楼阁19个、祠、庵、寺、观78处,古驿站9处,古桥梁29孔,古墓葬38个,馆藏文物5200件。 其中邵窑遗址、苏羊遗址、灵山寺、五花塔等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宜阳县不仅古迹众多,山水名胜也星罗棋布,山、坡、崖、洞、窟、泉、池、溪、潭、井一应俱全。距县城50公里、海拔1831.8米的“花果山”,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雾美、林茂,被确定为国家森林公园。“灵山寺”是中国佛教名刹“白马寺”的姊妹寺,坐落在宜阳城西8公里处洛河南岸北麓半腰。寺内建筑典雅庄重,古色古香,寺后凤凰岭满山翠柏,浓密葱郁,寺侧凤凰泉幽深清丽,甘甜宜人,寺前银杏树下悬崖垂秀,洛水萦回。

  第五节 工农业状况

  近年来,宜阳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产业立县、工业兴县、科教强县、旅游名县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先后建设了投资9.6亿元的龙羽535.75万千瓦火电项目、投资12.8亿元的黄河同力日产1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投资8亿元的中信重机铸铁件、投资6.5亿元的

  乾纳冶金年产6.5万吨铝板带、投资20亿元的升扬硅业年产20万吨金属硅等一大批工业骨干项目,初步形成了能源、建材、精细化工、冶金、机械加工和制造、烟花爆竹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

  宜阳县从20xx年以来举全县之力建设产业集聚区,聚集区规划面积达11.96平方公里。目前,建成面积达到6.6平方公里,集聚区总体规划、区域环评、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省级评审,“三纵五横”的路网框架已经形成,变电站、集中供气、集中供热工程正在实施,集聚区功能日益完善。20xx年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新上项目18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全省175个集聚区排序第16位,综合发展指标在全市17个集聚区排序第3位。宜阳20xx年,宜阳县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69个,总投资57.8亿元,完成投资29.6亿元。其中投资12.7亿元的升扬硅业10万吨金属硅一期、投资8亿元的中信重工铸铁件一期等48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投资18.7亿元;投资7.1亿元的黄河同力二期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投资4.6亿元的凝瑞镁业年产3万吨镁合金一期等21个项目加紧建设。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家,全年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1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8亿元、增长10.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5.7亿元。民营经济发展迅速,营业收入、增加值、税金分别达到了168亿元、52亿元和5.5亿元。

  第六节 实习目的和内容

  实习目的:

  (1)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

  知识。

  (2)逐步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去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3)训练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

  (4)掌握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及有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 (5)培养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学事业的崇高使命。

  实习内容包括:

  (1)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和野外地质观测的记录方法。

  (2)了解实习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化石、矿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3)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并能掌握主要岩石类型和矿产特征的描述方法。

  (4)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5)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进行剖面的测量,学会画路线剖面图和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

  (6)掌握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地形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法和绘图基本技能。

  第七节 实习情况 起止时间:20xx年8月20日——20xx年9月9日。其中,20,、21日为校内培训阶段,由老师讲解实习区的地质情况、野外实习方法及注意事项。实习期间,8月31日、9月1日降雨,进行室内作图。

  组队和分组情况及指导教师:此次实习共八个班,以班为单位,每班两名指导教师,负责本班的野外指导工作。班内再分小组,每组6—7人。我班分为五个组,指导教师为张汉瑞、牛永斌。

  本组成员:李莲、郭许成、靳玉鑫、孔垂芳、李健、凌端俊、李文鹏。 完成的工作量:地质剖面图两幅(1:1000)

  综合柱状图一幅(1:20xx)

  地形地质图一幅(1:10000)

  信手剖面两幅

  观察讲解路线:驻地—长岭—武家岭—二里庙—驻地

  驻地—马庄—王家门—驻地

  驻地—李沟—大雨淋—二马营组—驻地

  第二章 地层

  第一节 区域地层

  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陕渑地层小区。区域地层除缺失寒武系上统长山组至石炭系下统及侏罗系、白垩系外,自元古界熊耳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中间有缺失地层)。元古界地层主要分布于陈宅沟断层以西;寒武系地层主要出露于煤田北部及李沟向斜的西翼,南部高山矿区亦有零星分布;石炭、二叠系主要出露于宜洛矿区和高山矿区诸井田之内;三叠系则大面积分布于李沟向斜轴部及殷桥断层以东;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广布煤田的中部和南部。

  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中统上、下石盒子组和上统孙家沟(石千峰)组。太原组含一煤段,山西组含二煤段(二1煤为实习区

  主要可采煤层),下石盒子组含三煤段、四煤段、五煤段,上石盒子组含六煤段、七煤段、八煤段。

  第二节 实习区地层及古生物

  实习区属基岩裸露——半裸露区,地层出露情况良好,特别是公路揭露剖面清晰,易于识别。现将实习区地层及古生物情况从下之上叙述如下:

  (一)中元古界Pt2

  北大尖组。北大尖组主要为浅肉红色富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灰绿色粉砂质,具浅变质作用。主要沉积环境为滨海环境。该处岩层产状为85°∠45°。

  (二)上元古界Pt3

地质实习报告 篇5

  姓 名:

  学 校:

  专 业:

  班 级:

  一、实习目的

  通过在白龙煤矿综二队10#下-3121工作面的实习,使我对综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业标准、安全管理和作业组织,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xx年6月26日至20xx年7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综二队

  五、实习内容:

  一、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 自然属性

  一、地里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

  地理位置:白龙矿平峒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白龙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111°42′,北纬36°36′--36°31′。企业性质为省属国有企业,隶属于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形地貌:白龙井田地势西高东低向汾河河谷倾斜,汾河属黄河水系,自北向南流经井田东侧,井田内几条较大的沟谷也由西向东汇集汾河,井田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最高地形标高837米,最低地形标高540米。

  交通情况:白龙矿距汾河东岸的南同蒲铁路霍州站4公里,有铁路专用线与南同蒲铁路圣佛站接轨,与南同蒲铁路相平行的还有大(同)—运(城)公路和霍(州)—侯(马)一级公路,交通便利。

  二、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

  井田地质情况:白龙井田位于吕梁山和霍山两个隆起带之间,西南部出露煤系的基底——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东北依次零星出露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下二迭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太原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岩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于上述各不同时期的地层之上。太原组主要含煤5层,至上而下有6#、9#、10#、10#下、11#煤。

  井田构造:井田南部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北部地层走向为北北西至北北东,向东倾斜,地层倾角10°左右。中部F9、F24、F28断层之间局部地层倾角较大,在25°-28°左右。断层是井田内主要构造,包括井田边界断层在内共见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45条。地面观察和钻孔控制以及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褶曲有5个,即贾垣背斜、牛腰向斜、后马岭背斜、燕南庄向斜、郑家庄背斜。白龙矿井柱状陷落十分发育,生产中已揭露柱状陷落532个。井田内无岩浆岩。

  三、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

  主要可采煤层情况:平峒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10#、11#煤层。6#、9#、10#下平均厚度在0.7米,局部可采煤层暂不可开采。主要可采煤层特征如下:

  10#煤层是个独立的单一煤层。煤层厚度为0.8-3.0米,平均厚度为1.84米,含夹石1-2层。10#煤煤岩类型以条带状镜煤、亮煤质和木质、丝炭质的亮煤为主。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10#煤原煤含硫较高,范围也广,平均值为3.7%,属高硫煤。

  11#煤层厚度为1.58-3.19米,平均厚度为2.34米,含夹石1-3层,结构比较复杂。11#煤则为连续的条状全亮的镜煤质和半亮的丝炭木质暗煤质的亮煤。本区的变质程度属于II阶段。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煤中硫、磷含量,各煤层差别较大。11#煤原煤硫分含量在0.36-1.46%,平均0.82%,有个别高达2.59-2.38%之间,属低硫煤到中硫煤。

  四、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

  本井田含水层大体划分为5套,自上而下为:第四系砂砾岩层孔隙潜水中等含水层、第三系泥灰岩砂砾岩层裂隙承压中等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层裂隙弱含水层、石炭系石灰岩裂隙溶隙承压极弱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层裂隙溶洞承压强含水层。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山西组K8砂岩、太原组K2灰岩和奥陶系O2含水层,O2水的静水位标高区为+520m,矿井生产水平+525,在静水位以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根据矿井采掘布置及开采情况,结合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平硐正常涌水量80m3/h,最大涌水量180m3/h。

  第二节 矿井建设情况

  一、设计时间及单位

  白龙煤矿是我国同罗马尼亚两国政府以补偿贸易形式合作开发霍西煤田的项目之一,是中罗合资的第一座大型矿井。1981年11月,由罗马尼亚彼德罗山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1983年5月国家计委、煤炭部在太原组织山西煤炭设计院等单位,对罗方提供的初初步设计进行了技术审查。

  二、立项、批准时间及单位,建设期及投产期,设计生产能力,原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

  1984年1月3日国家计委以计签字(1984)003号文批准白龙矿井的初步设计,设计能力120万吨/年[平硐60万吨/年、斜井60万吨/年(现已关闭)],服务年限44年。1985年6月15日由白龙建井工程处施工,正式开工建设。

  三、技术改造、改扩建矿井设计能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

  1983年9月原霍县大沟、柏木沟两个地方煤矿接受后进行改扩建,1985年6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矿井1988年12月23日投产。

  第三节 煤矿生产现状

  一、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水平、采区划分

  矿井采用平峒开拓,集中工业广场的生产方式。现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525一个生产水平,主要开采10#煤层。

  矿井目前3个井口,其中工业广场内布置平峒1个井口,平峒承担525水平的进风,二号风井为回风井,一号风井为进风井。具体如下:

  白 龙 矿 井 各 井 口

  井口名称标高(底板)

  (m)断面

  (m2)坡度长度

  (m)支护

  方式

  平峒561.3910.043‰1400砌碹

  二号风井6807.0713.5°605锚网喷

  一号风井766.757.06立井200混凝土碹 矿井不存在下山开采、剃头开采。

  采掘工艺

  采、掘、开采用“三·八”制作业,交叉班检修,全部实现正规循环,从达到均衡生产的目的,每班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岗位、定时间的工种岗位责任制,合理进行劳动组织。

  采煤工艺为综采:采煤→拉架→移溜

  开掘工艺:

  1、炮掘:准备工作→打眼→瓦检→装药→洒水→瓦检→放炮→瓦检→临时支护→洒水→装渣运输→永久支护

  2、综掘: 准备工作→破、装煤→临时支护→支护

  实现正规循环为目的的劳动组织中工作面最多人数,在各队采掘开作业规程中均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机电主要系统

  白龙平硐井上、下变电所均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地面有一座35KV变电站,一趟电源引自李雅庄矸石电厂35KV变电所;另一趟引自圣佛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安设两台主变压器,型号为SFZ-16000/35。从35KV变电站分别向平峒2#风井主风机、井下和地面变电所供电。35KV变电站降压至6KV供地面2#、3#、6#、平峒整流室变电所用电。平峒2趟供电线路由35KV变电站沿575水平运输大巷到一采区变电所,再从一采变电所103#、104#高开引出双回路,沿525轨道巷到三采区变电所供采掘开以及辅助系统用电。其中3#、6#变电所供电地面生产和生活用电。目前井下共有3个变电所,为平峒一采区1#变电所、三采区1#、2#变电所,电源引自地面35KV变电站6823、6824、6812、6819柜,担负平峒生产供电。

  平峒主通机设在地面2#风井,电源从35KV变电站沿山体架空线2×185 mm2铝芯钢绞线,长度2.8Km,到2#风井地面变电所专供平峒主通风机。

  二、通风系统:

  白龙煤矿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1#风井和平硐为进行井,2#风井为回风井,风井安装两套同功率主扇,其型号为FBCDZ-8-№27,功率为电机功率2×450Kw,主扇叶片角度为142220,排风量5706m3/min,负压3600Pa,等积孔为1.82m2。井下所有分区都实现独立通风,可满足矿井生产供风需求。

  二、10﹟下-3121掘进工作面

  第一章 地质概况

  一、概况:

  10﹟下-312工作面位于平峒525皮带巷前进方向右翼,其东北部以+520m静止水位为界,北为10﹟下-314工作面采空区,西南部以525皮带巷保安柱为界,本工作面顺槽长750—820m,地面无任何建筑设施。地面标高:+755m—+835.4m;煤层底板标高+520m— +558m;盖山厚度:245m—292m。

  二﹑煤层情况:

  10﹟下-312工作面回采10﹟下煤,10﹟下煤层厚度2.2m~3.0m,均厚2.6m。煤层倾角4°~14°,顶板为灰色泥岩,厚1.5m,块状,易冒落。老顶为灰白色细砂岩,厚6~8m。煤层地板为灰色泥岩,厚2.5m。具体见顶底板岩性柱状图。(见附图1)

  三、煤质情况:

  本工作面10﹟下煤层为1/3JM,煤质光泽为半亮型.

  Mad(%):1.03 Ad(%):28.6 Vdaf(%):30.9

  Std(%):0.64 Qgrd(kcal/kg)7942

  四、地质构造情况

  从本工作面邻近揭露的地质构造情况,推测在本工作面正巷、副巷及切巷将遇落差为H=0.5~3m断层约10条,其走向为N15°~14°E,倾向NW.在10﹟下-3121巷口前195m和320m处将分别遇No82、No89无炭柱,以上无炭柱内充填有砂岩及泥岩碎屑,胶结松散。当掘进以上各构造位置工作面煤层及顶板破碎,给顶板生产造成困难。

  五﹑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简单,主要水源为煤层上部砂岩裂隙水,局部低洼处有淋水,预计涌水量为Q正=10m3/h,最大涌水量50m3/h。

  六、影响掘进的其他地质情况:

  10﹟下-3121工作面瓦斯相对涌出量一般为1.75m3/t,绝对涌出量为2.35m3/min,属低瓦斯;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性指数为32.78,属Ⅱ类自燃。

  本工作面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探水放时,要严格贯彻执行《10#下-3121探水放设计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巷道用途及工程量

  一、 巷道用途及工程量:

  巷道名称巷道用途工程量

  10﹟下-3121联巷用于10﹟下-3121工作面进料、行人60m

  10﹟下-3121巷回采工作面正巷,用于运煤﹑进风750-820m

  10﹟下-312切巷回采工作面开切眼55-120m 第二节 巷道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

  第三节 工程施工安排

  1、先自525皮带巷10-3111巷口正对面施工10﹟下-3121联巷,开口平走10m后,以坡度13°2′52″下山追煤,见煤后,沿煤层顶板向前施工10m。工程量为60m。

  2、先施工10﹟下-3121联巷,待10﹟下-3121联巷下山追到煤,沿煤层顶板施工10m后右拐以(巷道内帮)方位角224°18′29″施工10﹟下-3121巷,右拐平走5m,再以坡度10°47′53″上山施工20m后,再平走15m与525皮带巷贯通。贯通后,将原10-3111联巷密闭后,再以方位角44°18′29″施工10﹟下-3121巷。工程量为750—820m。

  3、10﹟下-312切巷沿10﹟下煤顶板施工,工程量为55-120m。

  第四节 矿压观测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锚杆巷道每50m建立一个监测站,在顶板上安装一组顶板离层检测仪和液压枕,对顶板进行监测。要求验收员每班汇报监测数据,并填写上验收表,每天汇总报生产科监测组分析顶板情况。每施工50m打眼分析直接顶顶板岩性。

  第三章 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第一节 巷道断面

  一、巷道特征表

  巷道名称支护形式断面

  形式掘进

  断面净断面备注

  10﹟下-3121联巷金属梯形棚支护梯形10.89m29m2顶板完整时,采用锚网、锚索支护;顶板破碎及过构造时,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10﹟下-3121巷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矩形10m29.10m2

  10﹟下-312切巷W钢带、桁架、锚索、锚杆、锚网梁联合支护 矩形10m29.10m2 二、 巷道断面特征说明书:

  巷道名称矩形断面(m)

  宽高

  毛净毛净

  10﹟下-3121联巷上宽3.42上宽3.02.82.6

  下宽4.35下宽3.92

  10﹟下-3121巷3.73.52.72.6

  10﹟下-312切巷3.73.52.72.6 三、 工作面巷道断面图:见(附图3-1,附图3-2,附图3-3, 附图3-4)。

  第二节 临时支护

  一、临时支护形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综掘锚杆、架棚巷道临时支护采用两根π梁前探临时支护或两根钢管前探临时支护,或采用ZLJ-10/21机载临时支护。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炮掘锚杆、架棚巷道临时支护采用两根π梁前探临时支护或两根钢管前探临时支护。

  二、材料规格及数量(炮掘)

  1、前探梁专用π梁:宽×高×长=105mm×90mm×3600mm

  前探专用钢管:3寸钢管套2.5寸钢管,长度6000mm。

  2、前探梁专用吊盒

  锚杆巷道采用四寸法兰盘螺丝固定而成,共需法兰盘四个。

  架棚巷道用两个框架用螺柱联接为一个双盒,共需双盒四个。

  3、前探梁专用板梁

  前探梁专用板梁采用规格为:长×厚×宽=2200mm×50mm×200mm,各需12块。

  4、构木、木楔若干。

  三、前探梁支护操作:

  1、锚杆支护时,在紧靠工作面迎头第一排和第四排(锚杆排距为0.8m)的锚杆上,用前探吊环固定两钢管,两钢管间距1.7m随着工作面向前掘进并将前探梁端头顶在煤〈岩〉壁上,并用专用板梁、构木构紧背实。

  2、架棚支护时,在紧靠工作面迎头第一架和第三架(架棚排距为1.0m)的棚梁上,采用前探梁专用吊盒把前探π梁固定好,两π梁间距1.7m,随着工作面向前掘进,将前探π梁及时移至工作面煤〈岩〉壁上,并用专用板梁构紧背实。

  3、巷道开口采用短掘短支,开口6米后采用前探临时支护,上、下山巷道不能采用临时支护时,必须采用短掘短支。

  4、在掘进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循环后,采用永久支护前,必须立即将前探梁前移。严禁在空顶下作业。操作如下:

  ①备齐所需质量合格的支护材料,摆放到位。

  ②前移前探π梁或钢管时,先进行敲帮问顶,处理活矸危岩。

  ③把棚梁或联好的金属网、桁架(在金属网下面)放到前探π梁或钢管上,并摆放在支护规定的排距位置。

  ④人工前移前探π梁或钢管,顶到迎头煤壁上,并对金属网、桁架或棚梁进行修正。

  ⑤把金属网固定、拉紧后,用专用板梁、构木构紧背实。

  ⑥在前探梁临时支护有效的情况下进行永久支护。

  四、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

  1、综掘最大、最小控顶距

  锚杆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4m;

  架棚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2m。

  2、炮掘最大、最小控顶距

  锚杆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4m;

  架棚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 最小控顶距为0.2m。

  第三节 永久支护

  一、永久支护形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永久支护形式为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如顶板破碎、有淋水或过构造时,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二、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

  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参数见附表

  三、金属棚支护:

  当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顶板破碎﹑有淋水及过构造时,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方可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1、10﹟下-3121巷采用3.22m×3.0m金属梯形棚支护,其棚距1.0m,柱窝深200mm,采用1.2m木背板梁花背,盘帮构顶。

  2、金属棚采用11#矿用“工”字钢加工制作,棚子的接口、挡板、垫片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采用金属棚支护时,每架撑木为六根,两个梁头各一根,棚腿距上口1m、2m处各一根。

  第四章 掘进方式

  第一节 中腰线标定

  1、开口掘进时,地测科按工作面设计图及时标定中腰线,并有醒目标记,队组严格按线施工。

  2、巷道拐弯时,地测科提前20m(炮掘)或50m(机掘)下达通知书。

  3、地测科给定中腰线时,要在顶板上打眼,将木塞打入眼中背牢,将线钉在木塞上。

  4、过构造(1米以上断层及陷落柱)时,应标定腰线。

  5、激光仪使用过程中,由验收员每班进行核实,确保中线正确使用。如发现激光仪中线偏离,及时通知地测科进行调校。

  第二节 施工方法

  一、施工方法:

  10#下-3121工作面开口及过构造时,采用钻爆法,采用炮掘的方式进行掘进,开口内前10m采用开小炮配合人工扩刷的方式进行掘进。具备上综掘条件时,采用综掘机掘进。全部采用掘支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二、工艺流程:

  (一)综掘工艺:

  综掘工艺流程图:

  交接班检查(延长皮带、质量检查)→机组进刀割煤装煤→退机停机→敲帮问顶→支设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开机清理浮煤→机组进刀割煤进入下一循环

  (二)炮掘工艺:

  炮掘工艺流程图:

  准备工作→ 打眼→ 瓦检→ 装药→ 洒水→ 瓦检

  ↑ ↓

  永久支护←装渣运输←洒水←临时支护←瓦检←放炮

  三、综掘正规作业循环图表

  四、炮掘正规作业循环图表

  五、施工机具

  1、煤巷掘进时,采用MZ—1.5G型湿式煤电钻打眼,使用2台,备用1台, FD-10风动锚头,使用2台,备用1台,1.5m麻花钻杆配用∮43mm两翼钻头。

  2、岩巷掘进时,采用风钻打眼,六棱钻杆配一字钎头。

  3﹑顶部安装锚杆时,采用MQT—85型风动打眼机,钻杆使用配套的锚杆专用钻杆,钻头为∮28mm两翼岩石钻头。

  4、机掘采用EBJ-120TP型综掘机施工。

  六、装运设备的选择

  ①综掘时:

  EBJ-120TP综掘机 ;SPJ﹣1000皮带运输机

  ②炮掘时:

  P-60B耙煤机 ;SGW﹣40T刮板运输机;SPJ﹣800皮带运输机

  第四节 作业方式及施工操作技术要求

  作业方式:

  采用“四班”制。综掘每个班循环三次,循环进度0.8m,原班循环进度7.2m,正规循环率80%。炮掘每班循环两次,循环进度1.6m,原班循环进度4.8m,正规循环率80%。

  第五章 运输方式及管理

  第一节 运输方式及运输线路

  一、运输方式和设备型号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综掘时采用BEJ-120TP综掘机(开口时,采用P-60B耙煤机)装渣,经SPJ-1000皮带作业线转采区皮带。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炮掘时采用P-60B耙煤机装渣经SPJ-800皮带作业线(开口时,联巷贯通前采用SGW-40T刮板输送机)转采区皮带。

  二、运输系统:

  1、10﹟下-3121巷材料及设备和行人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工作面(10﹟下-3121联巷贯通后)。

  地面→575大巷 →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工作面。

  2、10﹟下-3121联巷材料及设备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 →10﹟下-3121联巷工作面。

  3、10﹟下-312切巷材料及设备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 →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工作面。

  4、10﹟下-3121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

  5、10﹟下-312联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

  6、10﹟下-312切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10﹟下-3121联巷贯通后)

  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3111巷→10-3111巷溜煤眼→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575大巷→地面

  三、 运输系统图:见(附图7、附图8)

  第六章 通风管理

  第一节 通风计算

  一、通风方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

  二、配风量计算

  (1)按照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100×0.15×1.5

  =22.5m3/min

  式中:Q掘——单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最大绝对涌出量。瓦斯最大绝对涌出量取0.15m3/min;

  K掘通——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参考值可取1.5-2,取1.5。

  (2)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需要风量:

  每人供风≮4m3/min

  Q掘>4N

  >4×17

  >68m3/min

  式中:N——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取17人。

  (3)按风速要求对工作面风量进行计算:

  煤巷掘进最低风量 Q煤掘>15S掘m3/min

  式中:S掘——掘进工作面为煤巷,实际断面(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为9.10m2,10﹟下-312联巷为10.89m2,当计算最低风速时取10.89m2,当计算最高风速时取9.10m2。

  最低风速

  Q煤掘>15×10.89

  >163.35m3/min

  最高风速

  Q煤掘﹤240×9.10

  ﹤2184m3/min

  根据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不低于163.35m3/min,选用2×15kw高效对旋局部通风机,其额定吸风量为280m3/min,符合实际供风需求。

  (4)局扇安装地点配风量计算:

  Q扇= Q吸+15S=280+15×9.10=416.5m3/min

  式中: Q吸——局扇实际吸风量,10﹟下-3121掘进工作面使用2×15kw风机可满足掘进风量需求,取280m3/min;

  15——安设局部通风机的巷道中的风量,除了满足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而外,还应保证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的风速岩巷不小于0.15m/s、煤巷和半煤巷不小于0.25m/s;巷道为煤巷,风速取0.25 m/s。

  S——局扇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的巷道断面,取9.10m2。

  三、局部通风系统:

  1、10﹟下-3121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

  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

  地面 10﹟下-3121局扇 1#进风井

  →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2、10﹟下-312联巷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地面→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10-3111溜煤眼→10-3111局扇→10﹟下-3121联巷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3、10﹟下-312切巷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地面→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10﹟下-3121局扇→10﹟下-312切巷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通风系统图:见附图9

  第七章 机电管理

  第一节 设备配备表

  设备配备表:

  名称型号台数功率(KW)

  局扇FBD-2-No522×15

  皮带运输机SPJ-80012×40

  皮带运输机SPJ-100012×90

  耙煤机P-60B130

  综掘机EBJ-120TP1203

  刮板运输机SGW﹣40T140

  煤电钻MZ-1.544×1.5

  除尘风机CZFJ-7.517.5

  第二节 供电系统

  一、变压器的选择

  1、综掘机变压器的选择

  式中:Sb:变压器的计算容量,KVA

  Pe:综掘机额定功率,203+203KW

  cosφ:综掘机额定功率因数,0.7

  ∴综掘机变压器选用KSBGZY-500/6/1140移变,能够满足要求。

  2、皮带机、刮板机、煤电钻、水泵、变压器选择

  式中:

  cosφ取0.7

  ∴皮带机、水泵、刮板机、煤电钻变压器选用KSBGZY-400/6/660V移变能满足要求。

  3、局扇变压器的选择

  式中:Sb:变压器的计算容量,KVA

  Pe:局扇额定功率,15×2KW

  cosφ:局扇额定功率因数取0.7

  ∴局扇变压器选用KSBGZY-200/6/660移变,能够满足要求。

  4、电缆的选择

  已知:各种矿缆长时允许负荷电流

  ①综掘机电源线,选用3×70+1×10mm2电缆供电。

  ②从三采一号配电点到10下-3121皮带机头馈电采用3×70+1×25mm2电缆。

  ③水泵电缆选用3×50+1×10mm2。

  ④局扇电缆选用3×16+1×6mm2。

  一、 供电系统图(见附图)

  第八章 劳动组织

  第一节 综掘劳动组织

  一、 劳动组织图表:

  序号工种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

  小班人员圆班人员

  1副队长02

  2安全员13

  3带班长16

  4打眼支护工313

  5材料员02

  6皮带司机26

  7综掘机司机26

  8大班机电维护工05

  9机电维护工15

  10防尘工01

  11下料工04

  合计 1053 全队所需人员=圆班人数÷出勤率+队干=53÷85%+4=67(人)

  二、循环图表:

  1、循环进度及班循环次数

  巷道名称作业方式循环进尺班循环个数小班进尺圆班进尺月单进〈m〉备注

  10﹟下-3121巷四班制

  0.8m

  32.4m

  7.2m

  172.8m

  正规循环率80%

  10﹟下-3121联巷

  10﹟下-3121切巷 2、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第二节 炮掘劳动组织

  一、 劳动组织图表:

  序号工种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

  小班人员圆班人员

  1副队长02

  2安全员13

  3材料员02

  4带班长26

  5打眼支护工312

  6耙煤机司机13

  7皮带司机26

  8溜子司机26

  9大班机电维护工05

  10机电维护工13

  11防尘工01

  合计 1249 全队所需人员=圆班人数÷出勤率+队干=49÷85%+4=62(人)

  二、循环图表

  循环进度及班循环次数

  巷道名称作业方式循环进尺班循环个数小班进尺圆班进尺月单进〈m〉备注

  10﹟下-3121联巷

  四班制

  0.8m

  2

  1.6m

  4.8m

  115.2m

  正规循环率

  为80%

  10﹟下-3121巷

  10﹟下-312切巷

  第九章 避灾路线

  当井下顶板、瓦斯、煤尘、水、火灾害事故发生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情况如实汇报,不能凭主关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1、避灾原则:

  安全员、带班长沉着、冷静,组织职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发展,并向调度室、安全值班室及时汇报。情况危急时,组织职工以最快的速度撤向进风巷,逆风流撤向地面。以最快的速度,最近的路线撤向地面。

  2、发生水灾时的避灾路线:

  10﹟下-3121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10﹟下-312联巷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10﹟下-312切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3、避灾路线附图

  三、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现场实习,使我更加了解了矿井采矿作业流程,特别是掘进作业的工艺流程、施工组织、通风供电避灾要求和劳动组织等实际工作,能够让我深刻领会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应用,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应用和实践书本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地质实习报告 篇6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

  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各实习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②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近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③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

  ⑵武定地区

  1.地层:在五孔桥观察了辉绿岩与三叠系资组的接触关系及灰绿岩体的岩石特征(球形风化)。经过观察,发现二者的接触面的特征是: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古风化粘土层,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蚀变现象;辉绿岩中长石高岭土化现象明显。

  在雷刚厂观察了三叠系舍姿组与寒武系西王庙组的接触关系。

  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

  舍姿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中层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含细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二者的接触关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芭蕉箐铁矿观察到缩头山组: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处矿体产于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第二段为灰白薄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其中在铁矿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层黑色页岩、泥岩等,还含有植物碎片、贝类化石。

  在狮山石棉矿观察到登云组白云岩,狮山风景区出露寒武系,竹寺组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该矿是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矿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白云质灰岩中。

  2.构造:人民渡狮山大断裂

  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系汤池组和红石组等地层。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增大。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其间夹断层夹持体或断层透镜体。沿断裂带除外力西基性岩脉侵入外,还有燕山期基性岩贯入。受断层影响,岩石蹂皱破碎现象明显。

  3.岩浆岩:辉绿岩。

  4.矿体:芭蕉箐铁矿、狮山的石棉矿、无孔桥的钛砂矿

  5.地质现象:狮山断裂断层破碎带上的断层角砾岩、地层的错动与缺失、无孔桥沉积接触面上的风化壳、狮山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断裂构造,形成两断面上生长的植被有很大差别,在芭蕉箐看到赤铁矿矿床,而在狮子山观察到了石棉矿及石棉的采矿洞,狮子山风景区,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a级名胜风景区。

  ⑶元谋地区

  1.地层:黄瓜园出露海资哨组、路古模组和凤凰山组

  ㈠海资哨组:浅灰色千枚岩、云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

  ㈡凤凰山组:上部细晶大理岩夹千枚岩,下部夹中——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铁矿及沉积型菱铁矿。

  ㈢路古模组:眼球状云母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石片麻岩、角闪石片岩等。

  南北向绿汁江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的体朱布超基岩。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岩体分异较好,具垂直分带,由上而下一般可分为: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带、辉石带、橄榄岩带、橄辉岩带、各带为渐变过度关系。平面上各带是不对称环状分布,四周为边缘相。岩体虽小,但含铂达到工业要求,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德大、那化花岗岩体。这些花岗岩石是晋宁期产物。岩体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杂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呈岩基产出。黑云母花岗岩:浅灰色,略显粉红色,细、中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闪长岩:暗灰、灰绿色,多为细、中粒结构。

  弯堡土林一带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积物,弯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长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耸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说起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富的浅湖,气候温和、凉爽,湖中繁衍着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动物活跃。后来由于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风化剥蚀。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炎热、气温高、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在漫长的岁月里,泥土不断地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地表发生了龟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缝不断得流蚀、冲刷,又使地表裂缝渐渐加深、扩宽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质作用,终于使这里显露出一座座土柱,进而形成眼前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为什么这土林可以如此长久的保存呢?雨水、风化等剥蚀作用就很严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顶上,有一层含铁质的砂砾岩皮壳及半胶结的砾石层,像一顶坚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风雨摧残。

  2.构造:朱布超基性岩体属于南北向绿汁江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为加里东晚期所形成,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近于直立,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接触带向西倾斜。德大那化花冈岩体属块状构造。岩体出露于元谋县西侧斑果至物茂一带,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南北长大于4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为晋宁期产物,岩体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岩体。

  3.岩浆岩: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绿岩。

  4.矿产:朱布超基性岩矿、孔雀石、橄榄石及黄瓜园铁矿;绿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岩体中含有碳酸盐岩,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结果除了这些,我们还观察到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蛇曲河、河心滩、河漫滩等现象。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闪长岩脉、辉绿岩脉以及大量暗色析离体团块。第二,弯堡土林,湖泊的沉积作用和地表流水的冲刷及风化剥蚀等作用形成

  6.地质现象: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风化侵蚀作用、侵入体及侵入体有俘虏提、围岩、析离体。土林地区地表水的片流、洪流冲刷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结束语

  1.小结:

  经过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谋的地质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但让我们充分的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于在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习中逐渐掌握。提高了我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和观察的能力。还让我们了解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怕苦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某个地质现象的见解与论述:

  这一次的实习我对元谋土林产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兴趣。路南石林已驰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与石林争妍斗奇。

  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而产生的地貌。在中国土林最发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谋盆地和西藏。土林是在构造运动、风雨侵蚀和生态、岩性等综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进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元谋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距县城32公里,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有的土柱顶上杂草丛生,间或长有野花;有的砂石垒垒,裸露身躯……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是距今两百万年前早第四纪积淀下来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态,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在千差万别的地形结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和水动力等综合因素形成的。

  3.意见和要求

  我觉得这次实习总体还是成功的,大多数同学积极配合老师和组长开展工作。时间虽然不怎么长,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不足的是,实习时间太少,一个实习地点还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离去,所以我觉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实地实习的时间。

地质实习报告 篇7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

  实习一、矿物(一)

  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地质实习报告 篇8

  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地质实习报告 篇9

  一.序言

  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

  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

  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各实习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

  (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

  (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

  (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地质实习报告 篇10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一)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1、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2、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3、 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二)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近,开始下午的实习,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

  (三)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四)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 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模板锦集十篇】相关文章:

1.地质实习报告模板锦集十篇

2.关于地质实习报告模板锦集7篇

3.关于地质实习报告模板锦集六篇

4.关于地质实习报告模板锦集九篇

5.关于地质实习报告模板锦集五篇

6.关于地质实习报告模板锦集八篇

7.关于地质实习报告模板锦集9篇

8.关于地质实习报告模板锦集8篇

9.关于地质实习报告模板锦集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