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实习报告网>专业>地质>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24-07-20 18:46:46 地质 我要投稿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锦集十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锦集十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1

  实习内容:

  1、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阅读收集整理资料

  3、野外实习: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4、编写实习报告

  1、(10月20号星期一)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 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 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 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2、(10月21号星期二)

  今天天气晴朗,在观看完影片资料,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 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老师身 边,老师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 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 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为了在野外实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指导书,还仔细的看了老师给的课件,初步了解了在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3、(10月22号星期三)

  在选址阶段,收集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为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必须进行野外的实地勘探,所以安排了这次莲花山实地勘探。

  久闻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今日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番禺区珠江口狮子河畔,距离广州市区约30公 里,是一个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身的风景旅游区。XX年时,莲花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莲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 花城景区、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为首的石景区为西汉始创的古采石场遗址,悬崖峭壁,奇岩异洞,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 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 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 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莲花塔,则是莲花塔景区的代表。莲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会华表”之 称。驻足于塔上,四面秀丽景色可尽收眼底;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莲花城,原为清政府在珠江口设防之用。历史的沧桑点点凝结在古意十足的 城池之间,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观音胜境之内,莲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观音像,果然气魄非凡,令人如入“净 土”,顿生敬畏之感。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目的

  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2、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3、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正确地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

  我们的这次地质实习从2xxx年10月8号开始到10月21号结束。 10月8号到10月19号为准备期,包括老师在教室给我们介绍本次实习的地点,实

  习目的以及实习时应该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安全,带够足够食物和水,并概况性地介绍京娘湖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地质情况,让我们对本次实习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习中留心观察;讲解完毕后我们搜索实习地点地质资料及图片以便更好完成实习。

  10月20号为野外实习期,我们在古武当山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中实习。10月21号为资料整理期,把自己记录内容整理成为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

  (1)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

  本次实习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1.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入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置身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

  2. 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现为AAAA级风景区。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称口上水库,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现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这里层峦叠嶂,川谷深幽,其风景各具特色。有的为人工造就,气魄雄伟,巧夺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交融,赋情于景,使人触景生情。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库大坝,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10.5米,水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一坝雄踞,宛如银壁,雄伟壮观。还有京娘峡,原名三层门,后因此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称现名。这里峭壁高悬,若乘舟入谷,仰望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3. 天乳山

  美丽的天乳山位于武安市活水白云川井峪和宅清沟村之间,距离武安25多公里,该山雄伟壮丽,钟乳满山,森林茂密, 天下奇景,这里的钟乳大约在一亿万千万年左右,形成了独特的钟乳奇观,这些钟乳石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陡崖上,发现了大片裸露在外的钟乳石,全国少有。它们漫山遍野,成群成堆,形状各异,有的像佛,有的像人,有的似动物,有的似植物,天然形成,巧夺天工,从山脚至山顶分成三层,一层比一层精彩。

  (2)京娘湖的实习

  10月20号早上7点,在*****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武安京娘湖进行实习。沿途观察到京娘湖的岩性和节理裂隙,层理等地质结构 ,并注意到沿途山脚下有大量的坡积物。

  1.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岩性

  系震旦长城群大红峪组:为本次实习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英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18m。

  2.节理裂隙

  在京娘湖地区的道路两边垂直的峭壁上,可以看到由于岩石上部拉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裂隙,裂隙有大有小,有些相互交错。

  节理裂隙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3.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

  在道路两边随处可见由沉积岩形成的层理结构,层理分明,大部分有一定的倾斜度。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4.河流地质作用

  在去京娘湖的路上可见道路多数沿着河流方向而建,在路上随处可见河床中的由于搬运作用形成的较为大小均匀的鹅卵石,不过有的已经干涸,有的断断续续有些娟娟溪流。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①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

  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3)古武当山地区实习

  我们实习的第一站来到古武当山地区,我们看到的岩层属于震旦纪的阜平群,为邯郸地区最古老地层,也是本次实习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鳞片粒状变晶的变质岩片麻岩,它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岩(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入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4)天乳山实习

  本次实习的第二站来到美丽的天乳山,在这里认识和了解这里的岩性和相关的地质构造,在爬山的过程中,在山下随处可见大面积的石英状砂岩和层理结构,等到山腰上的平台上后出现了寒武纪馒头组的紫红色页岩,崮山组的竹叶状灰岩;沿途可以看到褶皱构造,路边岩石的溶蚀沟槽等现象。等爬到牙口后我们下山休息时,在休息的地方的石块砌的墙体上可以看到毛庄组的豹皮灰岩,等休息完毕后,下午1:30我们继续向上爬,这时会看到大面积的张夏组的鲕粒灰岩,页岩等岩石以及由于岩溶作用形成的小型溶洞和罕见的裸露在外的钟乳石,甚至还可有水滴不断从岩壁上滴落。

  1.天乳山的主要岩性

  震旦纪长城群中大红峪组:为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理。

  寒武系下统馒头组:上部泥岩;下部薄层泥质灰岩与微晶白云岩互层,含燧石结核; 毛庄组:主要为紫、暗紫色泥岩,顶部及中部夹有薄层鲕状灰岩及中厚层状含泥质白云岩。

  寒武系中统徐庄组:上部泥岩夹钙质粉砂岩,含砂碎屑灰岩;中下部含绢云母泥岩,夹海绿石石英砂岩、含砂泥灰岩。

  寒武系中统张夏组:上中部厚、中厚层鲕状灰岩,豆状灰岩夹厚层灰岩;下部厚层花斑灰岩,底部薄板状泥质条带灰岩夹泥灰岩。

  寒武系上统崮山组:下、中部薄板状,中厚层灰岩夹泥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和鲕状灰岩;上部厚层泥质条带灰岩;顶部中厚层灰岩夹泥岩。

  2.看到的岩石

  ① 鲕状灰岩,又称鲕粒灰岩,是一种以鲕粒为主要组分的石灰岩,它是一种良好的储油岩.它是兼具化学和机械成因的石灰岩,形成于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海、湖波浪活动地带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动地带。

  其成因为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质的搅动,每搅动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内碎屑、陆源碎屑等便处于悬浮状态,同时促使二氧化碳从水体中逸出,过饱和的碳酸钙(文石针)围绕碎屑颗粒沉淀一圈包壳,这样周而复始的搅动,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纹包壳的鲕粒。当鲕粒达到一定大小,其质量超过波浪、水流搅动的能量,便堆积在海底,不再被搅动,并为亮晶方解石胶结,形成亮晶鲕粒灰岩,若鲕粒被带到低能环境,则形成泥晶鲕粒灰岩。

  ② 竹叶状灰岩,石灰岩的一种,其特点为截面有砾石呈竹叶状。在我国华北地台上寒武统崮山组曾出现过大量的竹叶状灰岩现象。

  属寒武系碳酸盐类的沉积岩。它的形成是由碎石集散于海里,经海水长年冲击、侵蚀,慢慢变成类似橄榄状碎石块,一般长0.3cm~10cm,后又经地壳运动、沧海变迁,渐渐被一种钙质胶接、粘合、挤压在一起。沧海变为陆地后,这些合成石块在地壳的变化中露出地面,受雨水冲刷、风化等外力作用而变成今天的模样。

  其成因为在正常的浅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层石灰岩,在其刚形成后不久,有的可能尚处于半固结状态,被强烈的水动力破碎,搬运和磨蚀,并在搬运不太远的地方,在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环境下堆积下来,再经成岩作用,从而形成竹叶状灰岩。

  ③ 紫红色页岩,一种含铁元素的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页岩中也经常包含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有时也有动物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

  ④ 豹皮灰岩,是一种具黄色、褐红色不规则斑纹的石灰岩,貌似豹皮,故名豹皮灰岩。通常基质部分为隐晶质方解石或微晶方解石,斑纹部分含有较多的白云石。它是石灰岩在成岩过程中发生白云石化而成的,白云石化作用常选择石灰岩中渗透性较好含颗粒的条带或斑块进行。此种灰岩在中国寒武纪、奥陶纪地层中常见。一般认为豹皮灰岩是经韧性剪切作用的灰岩形成的钙质糜棱岩。

  3.天乳山的断裂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 节理裂隙: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和劈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在天乳的山顶上可见许多节理裂隙

  ② 断层:

  如果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

  4.天乳山的褶皱构造:

  在牙口向远处看可见地层走势倾向东南,呈现明显的褶皱结构。

  褶皱结构: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3

  一、 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在课堂中,老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二、实习内容:

  岩石及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我们看到了由残积土形成的土质边坡,其下的坡积物颗粒大小悬殊,工程性能很复杂,需要压实的能量相当的大。由于该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这里只采取了最简易的边坡防护方式——铺一层水泥砂浆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还是让人有些担忧。我们知道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结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该岩体结构是整体块状结构,强度较高,并且风化程度低,属于微风化程度,故此边坡稳定性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坡的结构面倾向和坡面倾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导致该坡存在潜在滑动问题。在这里我们测量了一组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65°,155°,35°。在地质灾害危险点,我们看到了一个路堑式边坡,该坡的结构体为散体状、碎裂状,风化程度高,属于强风化,稳定性较差。因此,该边坡防护采取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挡墙,坡面铺上一层水泥砂浆,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体的另一面则没有做任何防护,真为山下的居民担忧。我们还看到了由岩石和土构成的坡,该坡的表层是沉积土。由于该坡的地质构造产生的结构面倾角小而且与边坡平行,加上岩体属于全风化、强风化程度,导致该坡具有较严重的失稳问题,因此其采取路堑式边坡加固方式,用铆钉、抗滑桩和挡墙做防护,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见的防护方式。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们看到了具有一层一层堆积现象的层理层面构造的沉积岩,这也是本次实习唯一一处岩石类别为沉积岩的观察点,该岩为碎屑岩中的细砂岩、混砂岩,有明显的褶皱现象,较为完整,而且是倾斜背斜褶皱构造。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背斜褶皱现象,由此我感到相当的荣幸。在这,我和同组组员对背斜两翼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进行了测量,左翼: 73°,341°,34°,右翼:334°,240°,34°。

  在公路旁我们看到路旁的花岗岩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岩体的表面长着一颗树,自上而下遭受着植物生长活动引发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这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一首《竹石》诗,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

  最后我们考察了变质岩。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构造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特有标志,是变质岩的作重要特征之一。原岩变质后仍残留有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者叫变余构造。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的构造叫变成构造:a)板状构造岩石具有平行、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于分裂成板体,原岩基本未重结晶,仅有少量绢云母或绿泥石。b)千枚状结构 岩石常呈薄板状,其中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结晶程度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矿物,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系由绢云母、绿泥石小鳞片造成。常具挠具和小皱纹。才c)片状构在定向盈利的长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状、柱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组分全部重结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矿物颗粒。d)片麻状结构以石英、长石等矿物为主,期间夹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断续带状分布而成,他们的结晶程度都比较高。e)块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分布均匀,结构均一,无定向排列,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构造。鉴别变质岩时,可先从观察岩石的构造开始,根据构造,将变质岩区分为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两类。然后可进一步根据片理特征和结构以及主要矿物成分,分析所属的亚类,确定岩石的名称。

  三、实习感想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老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山时,在老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在实习中我还学到了很多的在学校课本上和知识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巨大的锻炼的,我也相信我会做好这一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将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学习中我相信我会继续不断的做好的。通过实习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这一次实习是给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财富,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做好的!

  实习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实习总结:

  经过五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加深了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认识,对三大类岩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实际联系起来的话它只能变成无用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应该尽量多的去实践,只是感觉实习时间太短了,感觉还不是很够用,如果能常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们就能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对各种地址面貌有个更深的理解。这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团体协作的力量,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一定要注意团队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4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地区基础地质实习报告天府镇位于北;该区以采煤业为主,有最早开发煤田的天府矿务局以及;重庆是国内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从重庆市区及大学城均有高等级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解放前地质前辈做过一些地质路线及矿点调查,解放后;本次实习由五个阶段组成:;1.野外踏勘:代家沟,鹰儿崖,铁厂沟,观音峡一带;2.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编制相应图件.;3.沉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地区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天府镇位于北碚主城区东北部,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西北郊,地跨北碚区、合川区、渝北区三境。南起嘉陵江边的白庙子,北止华蓥山宝顶南簏,幅员面积52.6平方公里,辖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5万余人。地处重庆市主城区外围,东连静观镇、水土镇,南临嘉临江,全镇地形呈南北走向,一山二岭三槽,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境内有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家兴办的实体,有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办公场地作孚楼,有建于30年代的中国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遗址,有民国初期较繁忙的北庙子水码头,有民国初期较繁华的北庙子古城,有长达10公里独特别致的溶洞,有抗战时期保育员金剑山分院,有历史悠久的金剑山佛教圣地。年平均气温15℃,最高温度34℃,最低温度-5℃,年降雨量1200毫米,日照1200小时左右,是北碚、水土、蔡家主城片区最近的休闲场所。 天府地区内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高度在400-750米左右,最高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实习去山峰林立,沟谷交错,具典型的“一山二上两槽”的地貌特征。山岭槽的延伸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与褶皱(背斜)轴向及岩层走向基本一致。该区属于正地形,海拔最高的一山大多与背斜核部一致。其两槽系背斜两翼的嘉陵江组夹膏盐的碳酸盐被强烈溶蚀形成。北西翼代家沟-后峰岩-水岚垭槽谷称“前槽”,发育较好。东南翼的“后槽”因断层作用发育较差。更外侧的二岭则是抗腐蚀能力强的须家河组砂岩构成。区内经强烈剥蚀,溶蚀作用及人文因素后,基岩裸露,泥薄水浅,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布。而在两侧的上三叠统砂,泥页分布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气势巍峨,苍翠欲滴,组成一副美丽的山水图。

  该区以采煤业为主,有最早开发煤田的天府矿务局以及黄铁矿,石英砂,采石场等小型企业,农业方面两槽盛产水稻,莲藕,坡地以红薯,玉米,苕类为主,耕作条件一般。

  重庆是国内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气温较高,7-8月份日平均温度在33-35摄氏度。不过实习区处于山地,气温偏低,雨季多在10-11月份,雨量不大,冬季多雾。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文化较发达,生活开化。

  从重庆市区及大学城均有高等级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后峰岩的公共汽车每15分钟一班,约需30分钟。交通较为方便。

  解放前地质前辈做过一些地质路线及矿点调查,解放后做过1:10000煤田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以及1:200000石油地质普查等工作,资料较多,特别是矿区地质研究程度高。多所高校选此地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

  本次实习由五个阶段组成:

  1.野外踏勘:代家沟,鹰儿崖,铁厂沟,观音峡一带踏勘,了解地形地貌特征,出露的底层系统,各地层单位主要岩性特征和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2.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编制相应图件.

  3.沉积相实习:野外观察实习及相剖面图编制.

  4.野外地质填图:对实习区做全面填图

  5.地质实习报告编写及图件编绘.

  在北碚区天府镇我们进行了为期大约五周的地质基础实习,从才到天府地区对当地的地质情况不大了解到随着实习的结束,我们逐渐对天府地区的地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这五周的实习过程当中,我们从一开始的踏勘,到接下来的沉积相分析,

  再到然后得地层实测,再到最后的地质构造填图,我们逐步的掌握和了解了天府地区的大致地质情况。在实习的过程中有辛苦有汗水,但随着知识的增长,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

  一.地层结构

  四川盆地内部,一般为侏罗系红色地层所覆盖。重庆及川东地区,褶皱强烈,出露三叠系以下地层。而在本区北东方向40公里的 西口地区,由于华蓥山大断裂的抬升,可见到中上寒武统地层。本区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最新地层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

  本次实习以上二叠统的龙潭组为开始,到下三叠统的嘉陵江组结束。

  1.上二叠统P2

  上二叠统可分为两个组,即龙潭组和长兴组.自北而南,P2l和P2ch厚度逐渐变薄,自上而下分别为龙潭组,长兴组.

  龙潭组是天府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也是中国南方开采煤的主要对象,该组以黄褐色页岩为主,含有煤层,长马尾松,含有灰岩层,硅化白云岩,夹中层状的带黄色的砂岩(含硫).

  长兴组厚大约105米,为浅灰色到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生物灰岩,底部燧石较少,中部最多,燧石一般呈不规则的团块和串珠状,条带顺层分布,缝合线内有沥青充填,缝洞较为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本组灰岩中有大量的蜓类,珊瑚类等古生物化石,但由于覆盖严重,并未看见.

  在此层顶部有事可见到灰黑色硅质岩及中层状,透镜状硅质岩和泥质灰岩,页岩交替出现.有的地方不见此层,则为黑色硅质页岩或直接是块状灰岩,燧石灰岩同上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接触,接触关系为假整合.

  (1)T1f至P2ch随手剖面图

  2.下三叠统T1

  下三叠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以紫红色页岩为主,称为飞仙关组.在天府地区为紫色泥岩,页岩,紫红色灰岩和灰白云灰岩互层.根据岩性可分为五段.由老到新叙

  述为:

  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厚约74-160M

  暗紫红色泥灰岩同暗紫红色钙质泥岩,页岩,下部和上部多为暗紫色泥灰岩.常呈球状风化,中部多为钙质泥岩及页岩.本段以灰黄色,黄绿色页岩.薄层状泥灰岩,紫红色页岩等与下覆地层二叠系硅质岩,灰色硅质灰岩,块状燧石灰岩等接触.

  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厚约17-32M

  浅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及细粒亮晶鲕粒灰岩,向下部颜色变浅,鲕粒变小,底部为灰色砂屑灰岩,灰岩中缝合线发育,顶面时有波痕.

  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厚约174-209M

  以紫色钙质泥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搅动泥纹灰岩及介壳灰岩透镜体,它一下部40余米处为最多,上部页岩较多,产较多正海扇类化石.

  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厚约92.8-144M

  主要为灰色薄-中层状鲕粒灰岩及泥灰岩组成。上部泥灰岩夹介壳灰岩与搅动泥纹泥晶灰岩。介壳灰岩常与腹足灰岩组成韵律,有时砂屑,砺屑代替介壳灰岩组成韵律层。中下部以介壳鲕状灰岩为主夹砂屑泥纹灰岩及薄层泥灰岩,越向下鲕状灰岩越少。厚度变薄,介壳减少,近顶部有一层厚约7-8米的灰黄色薄层钙质页岩。

  飞仙关组第五段T1f5:厚约46-52M

  紫红色泥灰岩与同色灰质页岩夹灰色泥晶含介壳,砂屑状灰岩。上部紫红色灰质页岩,中部夹泥晶含介壳细粒砂屑状灰岩,下部紫红色灰质页岩夹同色泥灰岩与灰色介壳含泥质灰岩。近底部的含介壳泥质灰岩中有对称波痕。

  嘉陵江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豹皮灰岩和角砾状灰岩组成,其间夹有石膏层,但地表不易见到,下部夹有一层黄绿色页岩,地貌上岩溶特别发育,常形成溶洞,槽谷地型。

  嘉陵江组整合于飞仙关组之上,从老到新分为四段:

  嘉陵江组第一段T1j1:厚约244M

  灰色介壳灰岩或砺屑灰岩与泥纹粉晶,泥晶灰岩粒序层。上部为介壳灰岩层发育,中部为薄层介壳灰岩有时夹有透镜体夹层,下部为泥粉晶与泥晶灰岩发育。本层底以微晶灰岩与T1f5紫红色泥灰岩整合接触,界面清晰。

  嘉陵江组第二段T1j2:厚约79M

  以泥晶白云岩,灰色白云质灰岩为主,灰岩大多含白云质,主要为藻灰岩,豹皮灰岩,大多发生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顶为砺屑灰岩,上部夹一层豹皮状团块灰岩和溶蚀角砾岩,底为粉晶,泥晶白云岩,刀砍纹发育。

  嘉陵江组第三段T1j3:厚约143M

  灰色泥晶介壳球粒灰岩和泥晶灰岩,顶有白云岩。上部为白云化的泥晶含介壳球粒状灰岩与泥晶灰岩序粒层,夹小扁豆体的砺屑泥晶灰岩。

  嘉陵江组第四段T1j4:厚约116M

  灰色溶蚀角砾岩,泥晶白云岩为主,夹结晶灰岩,上部以砂屑,砺屑灰岩为主夹泥晶白云岩,下部为一套重结晶灰岩,顶为交代成因的有孔虫泥晶白云岩,刀砍纹较发育。

  二.沉积发展史

  早在五亿年前,本区为一片海洋环境。其中寒武纪中晚世时期,陆源物质缺乏,海水较浅,低等的非硬体生物较繁盛,部分硬体生物也有发展,沉积物的厚度超过了358米。

  奥陶纪期间,本区仍为浅水海洋环境,但海水深度比寒武纪略大接近或位于氧化界面附近。海水中除油大量无硬体的低等生物以外,许多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亦大量发育,海水较为浑浊。

  志留纪初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地壳有较大幅度的抬升,并曾一度达海水面之上形成岛屿。之后本区再次被海水淹没成浅海,水体较浅。晚志留世时,再次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大范围抬升成为古陆地。使本区长期遭受剥蚀而缺失上志留统,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的地层。

  中石炭世时,海水自南和自东曾一度缓慢侵入本区,使本区沦为海陆过渡环境,此时的古陆因长期剥蚀已被夷为平地而缺乏陆源物质,气候干燥且蒸发强烈。从而形成厚度很小的 产蜓和有孔虫的钙质白云岩与角砺状白云岩。

  中石炭世末,海水又退出本区而缺失上石炭统地层,直至二叠纪开始,方再度被海水淹没。

  早二叠世梁山时期,本区为海陆交互环境,气候温暖雨水丰腴,植物繁茂,浅水沼泽随处可见,古陆区较为平坦,仅提供数量不多的 泥级碎屑。从而形成夹煤线的 泥页岩和钙质泥岩。

  而后海水大范围侵入四川的广大地区,使本区又一次成为浅水海洋环境,当时,陆源物质缺乏,各种生物随处可见,而早于古生代一度繁盛的叶虫,笔石等生物绝大多数不适应新环境而绝灭。仅存极少数幸存者残存下来。

  早二叠世末晚二叠世初期,发生了著名的东吴运动,四川西部的大地裂开了数百公里的大口子,摄氏一千多度的炽热基性岩浆断断续续从中溢出,滚滚沸腾,壮若火海。这些岩浆冷却后变成暗绿色的玄武岩,覆盖了西南三省及重庆市区大约五十余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厚度达400余米。

  火山喷发后,海水再度慢慢侵入本区,形成海陆交互环境,当时气候温暖潮湿,陆生植物十分繁茂,沉积形成西南地区及其重要的龙潭煤系地层,季候海水逐渐加深扩大,古陆后退缩小,本区又变为温暖的浅水海洋。其中生物大量生长,局部地形高处有小型生物焦发育,形成川东重要的产气层位-长兴组。

  晚二叠世末期,由于碳酸盐沉积特别是生物焦体的快速堆积,也由于地面的轻微抬升,本区曾短暂出露地表,形成老龙洞等焦体盖顶的“钙结岩”。

  早,中三叠世时期,海水又一次广泛侵入,四川广大地区有成浅水海洋。海水初期侵入飞仙关时期,西部古陆有相当多的陆源物质供应,与之邻近的川西和川南主要发育泥质沉积,称飞仙关相区。东侧邻近广海,川东和鄂西主要发育碳酸盐沉积,成大冶相区。

  本实习区恰位于东西交汇地区,故形成紫红色钙质泥岩,泥灰岩与灰岩的间互沉积。而后陆源碎屑减少,海水深度有限,循环对流不佳,气候干燥酷热,蒸发量打,海水含盐量不正常,生物种属单调,发育形成石灰岩与白云岩的沉积,其中常夹有石膏和石盐等矿产。

  下中三叠统沉积厚度达1156.1米,依次估算,早中三叠统的沉积速率大约为每百年四毫米。足见碳酸盐沉积作用是相当快速的。

  另外,在三叠世末期,西南地区又发生过火山喷发,形成广布西南的降落火山灰沉积,后成岩变成了绿豆岩。

  中三叠世末,受印支运动的巨大影响,四川地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迁,海水永久性退出,四川地区从此变为永久性陆地。

  晚三叠世和侏罗纪时期,整个四川盆地地区是一个巨大的湖波,湖波周围有许多河流发育,在这段漫长的地质时期,还发生了各种很明显的重要变化。

  晚三叠世和侏罗纪初期,气候温暖潮湿。一些低凹地区常是湖泊。湖波的规模,深浅和陆源物质的多寡亦有变化。森林最大繁殖,堆积埋藏后可形成煤层。

  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川东地区发生强烈的.褶皱运动,在巨大挤压力的作用下,侏罗系及其以前的岩层,由水平被挤成倾斜,直立,甚至倒转。巍峨高进的华蓥山脉就这样诞生了。此后,华蓥山地区年年月月遭受雨水,河流及其其他地质应力的侵蚀。

  因此门奔去缺失白垩系和第三系的地层,直至第四纪时期,在河谷地带才有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零星分布。大自然终于塑造出现今巍峨秀丽的华蓥山。

  三.构造特征简介

  天府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依槽台说处于扬子准台地,四川台向斜,川东南端褶皱带上的川东高褶带西缘,观音峡背斜。

  川东高褶带东西两侧为深大断裂所限制。期间发育一系列线状背斜。

  褶皱强烈,一般为不对称的梳状褶皱,形成背斜窄而紧闭,向斜宽而平缓的隔挡式组合。轴向北东至北北东向。北边与大巴山台缘褶皱带相邻。华蓥山背斜于合川三汇向南西发生多条分支形成扫帚状褶皱群,其褶皱幅度逐渐降低与川南低褶皱带相接。

  1.褶皱构造

  观音峡背斜属于川东南褶皱带,画卷英山大背斜向南分支的一个背斜,实习区为观音峡背斜中的一段,暂名天府段.背斜轴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

  核部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局部由于断层作用有少许下二叠统茅口组地层.两翼由长兴组,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等地层组成.

  各地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两翼地层请教陡缓主要取决于断层的发育程度. 从褶皱枢纽看以5°-10°的倾伏角向西南倾伏.龙潭组地层倾没于廖家坡北边山沟中,长兴组地层在菠萝山倾没,飞仙关组第一段在毛狗洞一代倾没,褶皱总体成一个线状紧闭向南西倾伏的不对称背斜.

  此外,在背斜的南东翼上有一些次一级的小褶皱.大多数是由于断层作用产生的牵引构造和翼部地层手里变形的次级褶皱.规模较小,轴线方向与主背斜大体一致,多发生在飞仙关组第三段的塑性地层中.

  2.断裂构造

  断层发育,类型较为齐全,在冯家湾-芹菜田以北,多集中发育在背斜轴部及南东翼上,而以南多发育于北西翼上,以纵向断层为主.

  可分为四类型,逆断层,正断层,平移断层及顺层断层.逆断层有水岚垭,大品湾,螃蟹井,天台寺,三官殿,廖家坡小屋基逆断层及楼梯沟高角度逆断层.其他有廖家坡正断层,芹菜田平移断层等.

  基本断层数据汇聚如下:

  水岚垭逆断层:水岚垭沟F135°∠28°,地层断距140米;大品湾水库:F130°∠40°,地层断距10-20米;

  大品湾逆断层:大品湾北东处F100°∠42°,地层断距20米;

  廖家坡逆断层:48°∠45°及126°∠34°,地层断距70米;

  廖家坡正断层:302°∠60°及235°∠58°,地层断距40米;

  楼梯沟逆断层:铁厂沟F310°∠70°,地层断距150米,仰天窝330°∠60°,地层断距约20米.

  芹菜田平移断层:F190°∠85°,平移断距50米.

  3.小型构造共轭剪切带:地壳内一个窄的两边基本平行的一个强烈;构造缝合线: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一般;节理:节理是岩石中的裂缝,是地壳上分布最广泛的地;川东高褶的前地质背景,是在变浅质的基底上,开始盖;主要动力来自南东和北西方向的对持强大挤压力,由于;观音峡背斜,天府段的构造,是受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四.沉积相分析;在沉积相分析中,我们主要所观察的地方的岩层厚

  共轭剪切带:地壳内一个窄的两边基本平行的一个强烈应变带.

  构造缝合线: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一般认为是在后生阶段由于岩石本身自溶解作用形成的,其锥轴是垂直于岩层层面,而缝合面与层面基本平行.另一种是构造缝合线,是构造压力压溶的结果,一般缝合面不和岩层层面平行,常呈斜交和垂直关系.

  节理:节理是岩石中的裂缝,是地壳上分布最广泛的地质构造现象,其种类甚多,其中构造节理是油气和地下水运移的通道和聚集场所,有事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合分析构造发展,形成的依据之一. 4.构造形式及受力简介

  川东高褶的前地质背景,是在变浅质的基底上,开始盖层沉积,古生代为斜坡,中生代作为印支隆起.经喜山运动改造完成.

  主要动力来自南东和北西方向的对持强大挤压力,由于该区东为七跃山,西为华蓥深大断裂的制约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北东向线状型梳状褶皱,背斜窄而紧闭,向斜宽而平缓的隔挡式构造.

  观音峡背斜,天府段的构造,是受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该区是受南东-北西向近水平压力,所形成的不同规模,不同力学性质,不同方向,不同次序的各种构造.

  四.沉积相分析

  在沉积相分析中,我们主要所观察的地方的岩层厚薄,沉积构造,隐晶或粉晶等,内碎屑粒度大小,藻纹,凝粒,纹理变化,表面是否有冲刷,透晶,虫孔,生物钻孔是否发育,是否有黄铁矿进行了观察描述.

  1.嘉陵江白庙子T1f1,T1f2沉积相分析:

  2.姚家坡T1j1,T1j2沉积相分析

  3.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沉积相分析五.地质填图分析;在临近实习结束的前两个星期,我们开始了实习的最后;下面将对地质填图所见的各个主要构造,包括断层,侵;1.断层构造;a.廖家坡正断层,逆断层分析:;位于廖家祠堂至菠萝山一带,可见逆断层上盘为P2c;正断层发生在P2ch燧石灰岩中,上盘地层产状26;断层形成分析:褶皱的产生是水平侧向挤压所致.岩层;b.天台寺断层分析:;其出露位置与走向大致与背

  五.地质填图分析

  在临近实习结束的前两个星期,我们开始了实习的最后一项任务----地质填图.地质填图就是划分填图地层单位,选定标准层,通过勘探阶段的全面观察和对比,结合地层坡面的研究以后拟定,然后根据定出的岩层出露的点,根据V字型法则进行地层分界线的连线,以确定在地质图上各个地层的分层情况并标识所见的构造.

  下面将对地质填图所见的各个主要构造,包括断层,侵蚀窗等进行详细分析.

  1.断层构造

  a.廖家坡正断层,逆断层分析:

  位于廖家祠堂至菠萝山一带,可见逆断层上盘为P2ch石灰岩,下盘为P2ch和T1f1泥岩,泥灰岩.明显可见石灰岩掩盖在T1f1砂猪肝色泥岩,泥灰岩之上.断层带上有压碎的构造角砾岩.破裂现象,断面上有擦痕及阶步,倾伏角85°N,破碎带宽度约2米左右,并有大量方解石充填.断层产状126°∠44°.断层断距约70米.出露长度约600米.

  正断层发生在P2ch燧石灰岩中,上盘地层产状264°∠29°.下盘302°∠49°.断层产状302°∠60°及285°∠58°.地层断距为40米,断层上下盘地层产状明显不同,沿断层面岩石有破裂及次生方解石充填,地貌上表现为溶沟.溶沟沿断层线分布.断层沿背斜枢纽方向展布,出露长度约为300米.

  断层形成分析:褶皱的产生是水平侧向挤压所致.岩层在初期受力变形产生评断褶皱的同时,剖面上一对共轭剪裂缝已经形成,随着应力的持续作用,岩层变形加剧,形成北西翼陡,南东翼缓,并在持续挤压作用下岩层沿剪节理面你冲形成逆断层.由于便捷条件的改变,局部应力场发生了变化,导致倾向南东一组剪裂缝想压扭性转化.而倾向北西一组剪裂缝想张扭性变化,由于裂缝性质的改变,又处于背斜转折局部引张的结果,再加上上覆地层重力等多因素,促使了正断层的形成.由于断层的破坏,背斜失去了完整形态

  b.天台寺断层分析:

  其出露位置与走向大致与背斜东南翼飞仙关组第二段岩相一致.主要证据是飞二灰岩被上盘掩盖缺失及不明显的破碎带.产状130°∠30°.断距约50米.露头较差.

  c.三官殿断层分析:

  沿后槽北西方向的山脊附近展布.油气以03横坐标线与山脊相交处山垭口标志清楚.断层倾向北西,产状318°∠28°.下盘地层为飞三段紫红色钙质泥岩和飞四中到薄层灰岩,上盘为飞三段紫红色钙质混岩,明显推伏在下盘的泥岩和灰岩之上.统可见宽度不大的破碎带,沉积破碎风化后形成的小凹槽.破碎带有灰岩及破裂岩,上下盘岩在断层面附近有牵引现象.其地层断距约为80米.断层沿北东,南西方向延伸.

  在螃蟹井和芹菜田间分水岭的东南侧山坡上部,全部发育在飞三紫红色钙质泥岩层内,有不明显的破碎带,裂痕节理发育等标志.

  d.水岚垭断层分析:

  在大品湾水库堤坝两侧有出露.断层产状130°∠40°,有破碎带,牵引现象等证据.断层线平面上由飞四的慧眼内进入飞三飞四的分界处,而后向东北方向延入飞三紫红色钙质泥岩内消失.因此在地层方面仅厚度有变化,地层错位标识不明显.

  在水岚垭毛狗洞至芹菜田坡面中,在背斜北西翼也有发育,断层上盘地层为飞三和飞四,下盘地层为飞四和飞五.上下盘地层明显推移错位.并有破碎带发育,其内有压碎角砾岩,破裂岩,断层透镜体上,下盘还有不同程度的牵引现象.此处的断层产状为135°∠23°.地层断距为140米左右.

  水岚垭逆断层

  e.芹菜田平移断层:

  位于后槽芹菜田村南.断层走向280°-100°.倾角接近于直立,微向南西倾,长

  约500米,西端消失在嘉二紫红色页岩中,东段进入嘉三地层中消失.断层南北两侧的嘉四和嘉五及嘉一,明显发生错位,且有破碎带,断层角砾岩,构造强化作用形成的劈带,水平擦痕.地壳上有溶蚀洞.地层断距约50米,为右行平移断层.

  芹菜田平移断层与主褶皱轴呈斜交,并与平面上共轭裂面具统一运动方向.背斜系受南东---北西向的挤压应力而产生,于此同时还发育北碚西向北西西向两组平面共轭剪裂缝.芹菜田平移断层既是在北西西向剪裂面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右行平移断层

  芹菜田平移断层平面图

  f.楼梯沟断层分析:

  断层分布在背斜轴部铁厂沟-仰天窝一带.上盘为P2l和P1m地层,地层产状均为北西倾向,下盘P2l5及P2ch地层,倾向南东.

  由于断层作用,背斜轴被破坏,失去完整形态.断层产状在铁厂沟北东山坡上为310°∠70°.仰天窝为310°∠60°.地层断距在铁厂沟约150米,仰天窝为20米左右.断距有上小下大之势.南西端消失在麻柳湾山沟中.北东端伸出填图区.由于采煤废石堆积和植物覆盖,断层面难以观察.但有明显的地层证据:

  沿断层有泉水发育,地貌有凹沟亦为佐证.

  该断层是区内仅有的一条高角度破轴逆断层.他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南东-北西向的侧向挤压,大致平行周面,由于强烈的褶皱时P2l的页岩,煤层,沿着垂直挤压方向发生塑性剪切滑动而形成.因此它往往出现在侧向挤压强烈的褶皱的轴部一带.是诧异塑性剪切滑动结果,并非是在剖面X剪裂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逆断层,这与低角度逆断层形成有本质的区别.

  楼梯沟逆断层

  2.侵蚀窗构造

  a.在大品湾水库东侧坡上有小块长兴组P2ch出露,这是被水沟侵蚀的结果.

  b.在背斜核部,骑龙屋基至毛狗洞一带,可见飞仙关组第二段鲕粒灰岩的出露呈圆圈展布,其中心为飞一的紫红色钙质泥岩。其特点是第十高处飞二连片,在地势低处出露飞一,且飞二分翼出露.因此,此处为飞一剥蚀的结果出露,亦为侵蚀窗.

  六.实习总结

  在这次为期大约五周的实习期间,我觉得我学到了非常的知识.使我对各种岩石的岩性,产状,构造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层理等知识有了丰富的增加.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只是从书本上对各种岩石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对各个地层的情况更是生疏.在初到实习基地的时候,我甚至连罗盘的使用方法也忘记了.慢慢地,在实习过程中,我复习了很多以前学过的知识,也掌握了罗盘的使用.

  在前几天的踏勘中,我们逐渐复习了以前所讲过的知识,使我对以前书本上的各种岩性的岩石有了大概的了解,对该区域出露的地层情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下,我对各种知识的掌握也逐渐加深.

  在后来的沉积相分析,通过老师对地层各层分层的讲解,到我能自己大概分辩出某层大致岩性,如灰岩,泥岩,页岩,及其某些岩石中颗粒的粒度大小和其构造特征,如藻纹,泥纹,鲕粒,溶蚀,波痕等.这让我对以前书上学的东西印象更深刻,是我的记忆更加具体,使我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是实测剖面实习,在这一阶段实习中,我们通过自己对地层的分层和用皮尺对地层厚度的测量,逐渐的有了对实际地质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在测量过程中,我慢慢的掌握了对地层分层的方法以及对地层特征识别的准确性,同时,在对地形复杂的地区,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更是增加了团队集体感和亲切感.

  在最后的地质填图时期,我们通过对各个地区的走动追踪,慢慢的把该实习区域中各个地层界线逐渐定点出来.这让我学会了地层与地层之间界线的识别方法

  和对从远处沿线过来的方法.在每个构造点,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也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对各个断层的讲解,使我知道了其产生的原因,识别的方法以及断层的倾向等各种特征属性.通过练习.我也逐渐掌握了观察周围地形地貌来定点的方法.

  填图期间,虽然路途遥远,天气炎热,但是看着地质图上逐渐成形的地质界线,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老师顶着酷热的太阳给我们不辞辛劳的讲课我们也被这种敬业精神深深的感动.在每次中途午休吃饭时,大家相互帮助,相互体恤,也让同学们的友谊增进了不少.虽然说晒黑了,晒伤了,走累了,脚痛了,但是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觉得很是值得.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养和提高.使我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的熟练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负责自习认真的讲解也使我的知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也对这个专业以后所要从事的实际工作有了逐渐的认识.实习只是今后我们工作中的冰山一角,从老师的身影也看出现代地质工作者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我对他们感到骄傲,也对今后我将从事此种工作而感到兴奋.也对今后从事这个工作充满了信心.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5

  实习报告是野外实习全部工作的系统整理、分析与总结。是反映同学实习与教学效果的最后成果。因此,要求同学很好地进行总结,认真地讨论编写,真正地反映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要求同学实事求是,要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编写报告要文字叙述精炼,图件整洁清晰、能说明问题。

  一、概述

  实习日期、地点(包括野外观察范围)、内容、目的及要求,完成的情况。实习地区的交通、经济、地形、水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

  二、实习地区地质概况

  1 、实习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的位置及其基本特征,实习地区的地貌特征,附位置图。

  2 、地层的时代、名称、代号、分布、岩性特征、成因、风化特征,岩层构造与地貌 的关系等,附地层柱状图。

  3 、地质构造

  本区地质构造总的特征。

  褶 皱:名称、位置、组成地层、产状、类型特征、成因分析,附图。

  断层:名称、位置、类型、特征 ( 断距、破碎带、伴生裂隙等 ) ,附图说明。

  节理、劈理、卸荷裂隙等发育情况。

  本区构造应力场的简要分析。

  三、岩溶现象

  岩溶现象的'分布情况,发育在何种地层中。

  岩溶的形态特征:地貌和地下洞穴,通道。

  岩溶发育的规律性:地层、位置,发育的阶段,垂直分带性,与断层、节理、层理的关系。

  对工程的影响:水库渗漏、坝基及绕坝渗漏,洞室围岩稳定,地下水水源。

  四、边坡岩体稳定问题

  据下苇甸电站及担礼隧道等地所见,试述本地区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

  影响岩质边坡稳定的因素都有哪些?在这几处都是哪些因素起控制作用?试分别论述。

  对下苇甸Z3J岩体边坡,试用赤平投影法,分析其稳定性。

  五、隧洞岩体稳定问题

  就实习所见,试述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的因素。

  试估算原军——三铁路线隧洞的山岩压力及围岩自稳时间,并评价分析其稳定性。

  试评述斜河涧铁路隧洞围岩稳定性及喷锚支护措施的原理,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优缺点。

  六、陈家庄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陈家庄坝址地质条件概述: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等。

  如选定为土坝坝型,试选择确定溢洪道、电站及隧洞的位置,并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

  坝右岸渗漏的地质条件分析,入渗地点、岩层、渗漏通道及排泄条件。

  应采取何种防渗措施。

  试比较三家店坝址及陈家庄坝址的优缺点。

  七、 实习的收获、意见与建议。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6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离开了习惯的校园生活,即将走上实习工作的道路,其情感是难以控制的,其意义也是毋庸置疑的,就业实习是我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实践性环节,也是即将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习,时间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适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按照工程生产的实际要求和规定,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工程测绘问题。本次实习是在学生学完规定的课程,已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通过实习达到:

  1.将所学专业知识用于测量的某一生产领域,进一步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解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

  2.了解测量的施测过程,初步掌握工程测量施工技能,了解工程测量施工的管理工作;

  3.对工作现场的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工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针对具体项目,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本次实习,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工具

  激光测距仪,白板,白板笔,资料登记簿,草图绘制簿,数码相机,cass5.1

  三、实习注意事项

  1.要与同事处理好关系,与周围居民不要发生冲突,有情况要及时向领导汇报

  2.着装,因季节原因要穿着合适的衣服,以防止晒伤冻伤,以及蚊虫的叮咬

  3.危险的区域进行测量调查时,动时一定要注意四周的地形,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4.在下村子调查时,一定要与村委会领导互相配合,一争取是工作的顺利进行

  5.期间必须遵守实习单位有关纪律规定,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一般不要请假,特殊情况须向实习单位或带队组长请假

  6.密制度。在实习期问,因实习需要,征得实习单位的同意,可查阅有关内部资料,应注意保密

  7.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和要求,注意安全、杜绝事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安全规定

  8.队组长和实习单位指导人员的领导,听从指挥。尊重工地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 爱护国家财产,爱护公共设施,损坏东西照价赔偿

  四、实习内容

  我这一次是在马鞍山天元测绘责任有限公司实习,该公司参与的具体项目是对马鞍山市霍里镇前进村进行房产调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此次实习的基本情况

  马鞍山市霍里镇前进村位于马鞍山东郊,整个前进村面积大约为1.54平方公里,村子中间被霍里大道横贯,因为离马鞍山市市中心距离较近,周边无明显突起地势,较为平坦,前进村村内主要建筑物为工厂一座以及前进村村委会,其余建筑均为民房住宅,牲口棚子,厕所等。

  本次调查,是基于近年来中央下发的《物权法》为基础,安徽省以马鞍山市为试点,对马鞍山市周围部分农村的房屋进行房屋产权办理,也就是办理《房产证》。使得住户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房产调查的具体工作大致步骤如下:

  首先,前进村村委会需要事先按照户口本登记好每个户头的详细资料:家庭住址,户主资料,户主亲属资料,房屋建造时间,房屋结构,房屋层数,以及户口本复印件,户主身份证复印件,如果户口不在前进村,且在村外无房的住户,需要开取异地无房证明,若原本是夫妻关系的,现已离婚,需要离婚证复印件两份,若户主有《土地使用证明》的,还需《土地使用证明》复印件一份

  其次,作为房产调查工作人员的我们,需要在村里领导的指引下,进入各个小自然村进行挨家挨户的调查,坚决不遗漏掉一个住户,保障住户的合法权益。一般每个调查小组成员3至4人,分别负责住户资料登记,以便和村委会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对,是否有不清楚和错误之处,一人负责房屋形状草图的绘制,方便与内业成图,一人使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屋周边边长,以便今后对房屋面积进行计算,一人用数码相机拍摄下当前房屋的照片,以便对房屋层数,结构的检核提供依据

  由于是试点,所以在房产调查期间我们也会分批调查,把符合一定条件的住户先予以调查,等该部分住户的《房产证》下发到他们手中,再对剩余住户进行房产调查,马鞍山市房产局对于第一登记以及分户登记作出如下规定:

  1.户口必须是马鞍山市霍里镇前进村农村户口,予以一批登记

  2.户口系马鞍山市霍里镇前进村非农业户口,如是自费农转非户口,须出示相关证明,予以一批登记

  3.户口系马鞍山市霍里镇机关户口,予以一批登记

  4.户口必须是马鞍山市霍里镇前进村农村户口,若儿子年满25周岁,女儿年满23周岁,予以一批登记,且允许分户登记,若未达到分户年龄的.,且业务结婚证明的,予以一批登记,但不予以分户登记

  5.户口必须是马鞍山市霍里镇前进村农村户口,若子女未满分户登记年龄的,而已经领取过结婚证明的,予以一批登记,且允许分户登记

  6.户口必须是马鞍山市霍里镇前进村农村户口,若子女户口在外地的(比如外地上学户口迁走的),予以一批登记,但不予以分户登记

  7.户口为马鞍山霍里镇前进村户口,若服义务兵役制者,予以一批登记,但不予以分户登记,若服志愿兵役制者,予以一批登记,且允许分户登记 8.户口为马鞍山市霍里镇前进村户口,且中有符合分户登记的家属在服刑期间,予以一批登记,且可以分户登记

  9.户口系马鞍山市霍里镇非前进村农业户口的,在前进村有房,且在异地无房的,需要开取异地无房证明,才予以一批登记

  10.户口系马鞍山市霍里镇前进村户口,且关系为夫妻关系的,现已离婚,须出示离婚证明,若离婚时间满一年的,予以一批登记,且予以分户登记,若不满一年的,予以一批登记,但不予以分户登记

  在学习完这些规定以后,使得我们在下村子调查中能够更合理进行房产登记,也能更详尽的解答村民心中的种种不解和疑惑,另外,再登记住户信息的时候,要尽量与村委会提供的住户资料相一致,如有出入,需要询问清楚住户,再进行登记,要是遇到分户问题的,要先询问清楚是否附后上面10种情况,若符合,可予以分户登记,对于有些住户对分户制度的不理解,要细心解答,直至住户满意为止

  由于农村民用住宅形状,大小,种类差别甚大,我们在进行房屋周边边长测量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不便,这时,根据马鞍山市房产局下发的文件的规定进行测量,具体如下:

  1、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

  a) 永久性结构的单层房屋,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多层房屋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

  b) 房屋内的夹层、插层、技术层及其梯间、电梯间等其高度在2.20米以上部位计算建筑面积

  c) 穿过房屋的通道,房屋内的门厅、大厅,均按一层计算面积。门厅、大厅内的回廊部分,层高在2.20米以上的,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d) 楼梯间、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均按房屋自然层计算面积

  e) 房屋在天面上,属永久性建筑,层高在2.20米以上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及斜面结构屋顶高度在2.20米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 面积计算

  f)挑楼、全封闭的阳台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g)属永久性结构有上盖的室外楼梯,按各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h) 与房屋相连的有柱走廊,两房屋间有上盖和柱的走廊,均按其柱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i) 房屋间永久性的封闭的架空通廊,按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j) 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其相应出入口,层高在2.20米以上的,按其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保护墙)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k) 有柱或有围护结构的门廊、门斗,按其柱或围护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l) 玻璃幕墙等作为房屋外墙的,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米) 属永久性建筑有柱的车棚、货棚等按柱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n) 依坡地建筑的房屋,利用吊脚做架空层,有围护结构的,按其高度在2.20米以上部位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o) 有伸缩缝的房屋,若其与室内相通的,伸缩缝计算建筑面积

  2、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

  a) 与房屋相连有上盖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b) 独立柱、单排柱的门廊、车棚、货棚等属永久性建筑的,按其上盖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c) 未封闭的阳台、挑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d) 无顶盖的室外楼梯按各层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e) 有顶盖不封闭的永久性的架空通廊,按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3、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a) 层高小于2.20米以下的夹层、插层、技术层和层高小于2.20米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b) 突出房屋墙面的构件、配件、装饰柱、装饰性的玻璃幕墙、垛、勒脚、台阶、无柱雨篷等

  c) 房屋之间无上盖的架空通廊

  d) 房屋的天面、挑台、天面上的花园、泳池

  e) 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安置箱、罐的平台

  f) 骑楼、过街楼的底层用作道路街巷通行的部分

  g) 利用引桥、高架路、高架桥、路面作为顶盖建造的房屋

  h) 活动房屋、临时房屋、简易房屋

  i) 独立烟囱、亭、塔、罐、池、地下人防干、支线

  j) 与房屋室内不相通的房屋间伸缩缝

  4.下列土地不计入用地面积:

  a) 无明确使用权属的冷巷、巷道或间隙地

  b) 市政管辖的道路、街道、巷道等公共用地

  c) 公共使用的河涌、水沟、排污沟

  d) 已征用、划拨或者属于原房地产证记载范围,经规划部门核定需要作市政建设的用地

  e) 其他按规定不计入用地的面积

  在使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屋周边边长的时候,采取三舍七入的原则进行读数,也就是小数点第二位数字小于或等于3的舍去不要,如果大于或等于7,则前进一位的读数方法

  接下来就是外业调查的最后一步,对现状房屋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先在白板上写上房屋的流水编号,比如:编号07112-1,07112-2,其中07为前进村某小自然村公安编号,112是我们登记的该自然村第112户,-1,-2表示该户主拥有的第一处和第二处房屋,它们可以分别是住宅和厨房,住宅和住宅,住宅和仓库,独立厕所以及牲口棚子不算在其中,若该住户的两处房屋最远距离超过50米,只予以登记一处房屋在确认完毕的情况下进行拍照,照片当中要照到白板上的房屋编号,要尽可能的将房屋的所有信息(房屋层数,房屋结构)照出来

  晚上回到宿舍,需要进行内业整理,要对白天拍摄的照片进行编号,具体如下:

  1.房屋编号若为07112-1,则相片号编为0711211,

  2.若一张照片不能保留该房屋的所有信息,当时同一处房屋就会留下两张甚至多张不同位置的照片,已确保房屋信息的全部保留,这时,若房屋的编号为07112-1,则相片号分别编为0711211,0711212,0711213……

  3.如果该住户有两处房屋,房屋编号为07112-1,07112-2……,则相片号分别编为0711211,0711221……

  相片号编完以后,要将白天测量的草图通过cass5.1成图软件绘制出来,次的内业锻炼让我长进了不少。学到了很多cass应用操作技巧。双击滚轮――可以全屏显示整幅图;输入regen――可以刷新整幅图;输入purge――可以清理图层和线形等等很多快捷的命令。如果熟悉这些后,那么内业画图就会方便快捷很多。我总结了一下内业处理时的操作步骤大致是这样的:打开一个空文件――把要做的图作为块插入――保存为正式文件名(要备份一个原文件)――把所有的点状符号(块)比例改为0.5――编辑高程点(用point点附值)――删除所有point点――对照调绘图进行各要素编辑(注意保留结构线,数据咬合,面状要素封闭,属性正确,注记位置、大小适当,符号配置正确美观,层色正确)――上图廓(图外整饰)――接边――检查(自查、专查)――数据整理(线型生成、注记z值为0、去除没用的要素、层、块等)――上交成果(没有遗留问题)

  最后,将数码相机里的数据备份到电脑上,将相机电池,激光测距仪电池充电,铅笔削好,在登记簿和草图绘制簿里放上空白的登记表,以备第二天继续使用,房产测量表面上看来是测量工作里较为轻松的,可也是刚刚开始从事这项工作,我们也在从一个普通人转变为专业的房产调查人员,心里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总之就是又累又烦,好在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五、实习心得

  经过半年多的房产测量工作实习,我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房产测量的外业工作流程和内业做方法,对房产测量的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由于房产测量有别与其他的工作,我也能深刻认识到我不仅仅是在为自己,为公司工作,更是国家赋予我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虽然每天从事同重复单一的工作,也让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上有一种使命感,所以一再提醒自己要细心,可能一丝马虎都会给住户带来诸多的不便,此种不便可能是影响住户终身的,因此,也锻炼了我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信念和态度,与此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让我明白双面胶团结就是力量这句俗,包含真理的话,一家住户的调查,不单单是一个人的事情,一个人也完成不了调查工作,只有每个调查小组组员齐心协力,才能又快又好的进行工作,正所谓,集体的,不是个人的,总之,虽然觉得累,还是要谢谢学校在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所安排的这段实习,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经历,同时这段实习生活也是我一生中难忘的。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7

  ~海阳地区,鲁中南地区的断陷盆地内也有分布,与下伏的上侏罗统地层及上复的第三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下统青山组为一套火山岩系。主要由安山岩、玄武岩、粗面岩及火山碎屑岩等组成,厚度1089~6007米。上统王氏组为页岩、砂岩、砂砾岩、砾岩,厚度1196~6681米。

  (一)、鲁西地层分区

  1. 下白垩统青山组(k1q)

  青山组主要分布于鲁西地区的蒙阴、平邑、莱芜、邹平、临朐、沂源等盆地中及沂沭河流域的郯城、莒县、沂水、安丘等地,其中以蒙阴盆地发育较好。

  青山组以中基性岩为主,火山岩系发育。按岩性分为三段:

  第一段:由火山角砾岩、火山 集块岩、火山角砾凝灰岩及砾岩组成,与下伏地层分水岭组呈假整合接触。

  第二段:在蒙阴地区由凝灰岩与粉砂岩互层组成,上部及下部粒度粗,中部细,为青山组的重要层段。

  第三段:由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夹安山岩、玄武岩组成。

  2. 上白垩统王氏组(k1w)

  王氏组分布于临朐、马站、莒县、安丘等地。

  王氏组按岩性分为三段:

  第一段:以紫红色、灰绿色砂岩、砂砾岩、砾岩、凝灰质砂砾岩为主,间夹页岩、粉砂岩,属河流相,局部属洪积相沉积,厚42m。

  第二段: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黑色及紫色页岩、砂岩为主,属河湖相及湖相沉积,厚500—1600m。

  第三段:主要为灰紫、灰黄、灰绿色的`砂砾岩,属河流相沉积,厚300—500m。

  (二)、鲁东地层分区

  鲁东地区也分为下白垩统青山组(k1q)、上白垩统王氏组(k1w)。

  1. 下白垩统青山组(k1q)

  青山组主要分布于鲁东地区的诸城、胶州、即墨、莱西、莱阳等地,尤以诸城、莱阳一带出露良好,心得体会《工程地质实习心得》。按岩性分为三段:

  第一段: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安山集块角砾岩等,厚度1000—3700m。

  第二段:主要以流纹质角砾岩为主,厚度400—2840m。

  第三段: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厚度260—1340m。

  2.上白垩统王氏组(k1w)

  王氏组主要分布于诸城、莱阳等地。王氏组按岩性分为三段:

  第一段:由棕红色、灰绿色及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砾岩组成,属河流相沉积,厚274—827m。

  第二段:由棕红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砾岩组成,属河流、浅湖交互相沉积,厚527—1389m。

  第三段:上部由灰色、灰绿色及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组成;下部由棕红色、灰色砾岩及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属河流相及牛轭湖相沉积,厚369—1457m。

  第五节 新生界

  新生界除缺失古新统地层外发育均比较齐全,主要分布在鲁西南、鲁西北平原区及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地层的分布和岩相受构造及古地理控制较为明显,以陆相沉积为主,夹基性火山岩。近年来在济阳坳陷中发现海相沉积夹层。

  一、 第三系

  山东省第三系地层十分发育,全省三个地层区均有出露。

  (一)下第三系

  1. 鲁西地层分区

  本区下第三系十分发育,分布在蒙阴、平邑、泰莱、汶口、肥城等盆地中。

  1923年将新泰官庄附近的一套红色砂岩命名为官庄组(e2-3g)。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砂岩、粘土岩,中段夹泥灰岩,厚度1545~2386米。

  2. 鲁东地层分区

  下第三系仅发育黄县组,分布于胶东半岛的黄县(今为龙口)一带。

  黄县组是一套含煤岩系,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煤、油页岩、泥质灰岩组成,最厚可达1600m。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8

  为了适应人才需求,即理论、实际结合型人才,我系组织了一次工程地质实习。

  实习地点在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处的石门寨地区,实习时间为XX年7月8日至7月12日。此次实习的目的是掌握岩石基本类型及特征。认识岩溶地形,了解滑坡、崩塌等重力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形态特征等等。

  一、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区内有公路,与秦皇岛相通,从秦皇岛市去北戴河,海滨、山海关等,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极为方便。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入渤海,盆地内最高的山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m。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山区山高陡峻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可为全年降水量对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二、地质概况

  本区地层属华北型,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的上三叠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区的地层顺序,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各地层单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间的接触关系,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本区地层,自下至上简述如下: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下马岭组

  下马岭组是区内出露最老的沉积岩,地层单位不整合于绥中花岗岩r2之上,在张崖子一带,发育良好,出露全,张崖子西剖面可作标中剖面本组厚91米,主要岩性为杂色页岩(包括紫红色,蛋青色、灰黑色,黄绿色等)。下马岭组的层型剖面,在北京西北昌平县境内,最早的称为下马岭页岩,后又称下马岭页岩组等。其实下马岭组的岩性不都是页岩,与本区一样还有部分砂岩,区内本组地层有两个韵律组成,第一韵律的底部是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可作玻璃原料。

  本组除主要在东部落近南北向分布外,在西南部的鸡冠山一带也有分布,其与绥中花岗岩的沉积接触关系,在鸡冠山和张崖子西一样明显,波痕、泥裂等现象亦易见到。

  2)景儿峪组

  本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的最好剖面在李庄儿沟,厚约28米,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至粘土岩,至石炭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与下马岭组整合接触,与上覆下寒武统府君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界限明显,岩性标志石以其中上部分的粉红色薄层状的泥灰岩为主要特征,与下伏下马岭组的分层标志,则以本组底部的砂岩作为分界,此岩的特征石颜色黄褐色和带铁锈色,粒度较细,含铁质及海绿石较多。

  (二)古生界

  1.寒武系

  1)府君山组

  府君山组是区内寒武系最下部的地层,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厚146米,岩性主要为灰绿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顶部含核形石化石,本组属浅海相沉积,其与下伏景儿峪组,上伏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顶底界限和分层标志都十分清楚,底部为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砾屑,并产三叶虫化石,与景儿峪组顶部地层相差悬殊,与馒头组得分界则以本组顶部暗灰色含核形石得白云质灰岩或以馒头组底部的红色碎屑岩和泥岩。

  2)馒头组

  馒头组由于岩体侵入,构造破坏和风化剥蚀产生出零心,出露较

  好的地层是在温庄以北一带,但距离较远,东部落北出露也较好且完整。可作本区的标准剖面,本组厚71米,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底部具有角砾岩和砾岩,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加少量白云质灰盐,本组与下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本组上、下界限均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本组顶部的鲜红色泥岩层作为标志层,泥岩的特点是颜色鲜红,成块状、无层理。这一分层标志在整个华北地区都相当稳定,是典型的标志层,本组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但从岩石地层特征,尤其是顶部分层标志,结合层位来考虑本区下寒武统馒头组的存在是无疑的。

  3)毛庄组

  本组的分布特点是与馒头组相仿,但后者稍广,在沙河寨的西,毛庄组出露较好,化石也较丰富,可作为本区毛庄组标准剖面,本组厚约112米,岩性特征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含少量白云母小片,就其颜色而言,比馒头组要暗一些,俗称猪肝色,与徐庄组相比,则又鲜艳一些,以褶颊虫类三叶虫为主。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9

  一、实习概述

  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实习是港航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

  1、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加深对其认识

  3、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的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加深对地质学习的系统理解。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实习地点:

  南京市汤山地区

  南京地质博物馆(各类矿物、岩石等)

  实习路线:

  文天学院→陡山北坡采石公路剖面(火石峰背斜)→小铁路人工剖面→南京地质博物馆→文天学院

  二、习地区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部分)

  青龙群(T1+2q)

  厚度约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下青龙组(T1x),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晶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

  中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蠕虫构造及其发育。

  上部为灰黄色中层泥质微晶灰岩夹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

  顶部为纹层状白云质灰岩。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极其发育。

  2、地形地貌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组成,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南列山简称汤山,主峰海拔292.3m,著名的猿人洞(葫芦洞)和雷公洞(裂隙式溶洞)即发育于南列山。三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次生谷地,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煤系地层经地表水侵蚀形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纪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而成。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第一级阶地海拔40—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拔60—70m,主要为残积、坡积之碎石,夹少量冲积成因的粉砂质粘土。

  图1“三山夹两谷”地貌

  注:红色线条指示山脉走向;黄色图框所示为《图2湖山地区地质构造简图》范围。

  3、地质构造

  汤山位于青龙山——汤山——仑山复式大背斜中段,背斜轴在这一带昂起,构成一个短轴穹隆状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背斜北翼陡,南翼缓,西端向西倾伏,东端向东倾伏。汤山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构成中列山主体,向斜南翼陡,地层倾角常达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北翼倾角25°~35°,向斜轴面向南倾斜。陡山顶为向斜核部,现采场平台仍可见部分向斜核部地层(栖霞组)出露。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严格与向斜平行展布,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地层倾角陡,通常为80°~90°,背斜轴面南倾。在陡山北坡雪浪庵大冲沟西侧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五通组。从地貌发展阶段看,该区域剥蚀作用进行得相当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比较普遍。实习区域断裂构造出露也较清楚。横向平移断层、正断层以及纵向的逆断层相当发育,陡南逆冲断层、陡西平移正断层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垒构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线,可以观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顺层侵入的闪长玢岩出露,为燕山早期的产物。

  4、其他地质现象

  实习路线沿途还可见滑坡、重力折曲、风化分带、岩溶等地质现象,可拍摄照片或绘制信手剖面图。

  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

  5、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部分)

  宁镇地区是下扬子断裂拗陷带的东段。从震旦纪到早古生代末,这里地壳比较稳定,运动缓和,只有多次轻度的升降;整个环境是浅海,堆积了厚度3000余米的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地层,化石丰富。有时有硅质物供应,在震旦、寒武、奥陶及志留系等地层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篇10

  一、实习基本要求

  1 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岩浆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 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 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 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二、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

  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使我们了解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个阶段的影响,并能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测要求和方法,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鲜活了。

  三、本实习基本内容

  1 常见岩石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观察时,首先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新鲜面再进行其它工作,否则其风化表面会使观察产生错误的认识。 用小刀可以区分硬度为6级上下的矿物,如方解石和石英。如遇石膏和滑石,指甲刻划即可识别。矿物之间相互刻划可判断他们相对硬度大小。一般放大镜可将岩石中细小的矿物颗粒放大10倍,能够观察其成分,结构等。用稀HCL可以区别方解石与其它矿物。实地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石的颜色。对岩石颜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说,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颜色往往与其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它们都是含有Fe2+的硅酸盐矿物)含量有关。含量愈高,颜色愈深。岩浆岩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颜色逐渐变浅,就是暗色矿物含量渐少,而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含量渐高的缘故。因此在观察岩浆岩,变质岩的过程中,对颜色的正确描述有助于岩石类型的识别。而沉积岩中,深色岩层系因其富含有机质所致,如淮南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多为灰,深灰色。它们往往代表还原,湿润条件下的产物。而常见于岩浆岩,变质岩中的暗色矿物极易风化分解,难以出现在沉积岩中。红色沉积岩层多含有Fe3+,是氧化,干燥条件下的产物,如淮南地区上二叠统石千峯组的红色砂岩,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晚二叠世后淮南地区再也没有煤的形成。接下来利用手中的工具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现象。沉积岩中,还要注意古生物化石的观察。野外岩石在纵向上,横向上会发生变化。观察时应注意上,下,左,右追索一下,观察它们的变化。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岩石及其组合特征。

  岩石的结构类型识别:注意观察岩体中结构面(裂隙面、断层面、岩层层面等)发育的情况,包括发育方位、密度、延伸情况、充填。由此确定岩体是属于如下哪一类型:a 整体块状结构 b 层状结构 c 碎裂结构 d 散体结构。2 常见堆积物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首先观察堆积物所处的位置特征,然后结合堆积物的组成,颗粒大小、颗粒表面特征、和下伏基岩的关系等判断是属于那种堆积物(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等)

  3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断层、裂隙、褶皱)

  (1)结合地形地质图,注意观察岩层的产状,会利用罗盘测量地层的产状三要素。

  (2)会利用罗盘,皮尺等工具研究裂隙发育情况,能够绘制节理玫瑰花图,并分析节理的发育情况(程度、方向)

  (3)根据指导教师的指导,观察断层两侧地层产状的变化,地层移动方向,断层面的特征,并由此判断断层的性质(张性、压性、扭性)

  (4)结合地形地质图,观察地层弯曲变化情况、核部地层、两翼地层、枢纽产状,轴面产状。有此判断褶皱的类型:水平褶皱、倾伏褶皱,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

  4 常见地貌类型及场地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指导教师的指导,观察地貌类型(河流地貌、山岭地貌、岩溶地貌等);根据场地平整情况,岩石的分布以及工程性质,土的类型以及分布情况,场地周围地形复杂程度等初步判断场地的工程地质复杂程度。

  5 常见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1)河流的侧蚀作用 注意观察侧蚀方向和建筑物

  物位置的关系。

  (2)滑坡 注意观察滑坡附近地形特征,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特征,滑坡周界和滑坡壁特征。

  (3)崩塌 注意观察山坡上危岩的发育情况,山脚处岩堆的分布范围。

  (4)岩溶 注意观察和描述岩溶的形态特征,岩溶发育和岩性、地质构造、地形、气候的关系;岩溶发育和土木工程的关系。

  (5)对各种类型堆积物(残积物、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等)的描述主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a 观察堆积物所处的位置和形态特征。

  b 观察堆积物的物质组成,颗粒均匀性,颗粒表面特征。

  c 给出堆积物成因类型。

  d 初步对所观察堆积物的工程性质给出评加。

  四、实习具体内容

  实习区主要位于淮南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第一天的实习地点是淮南的洞山。洞山游园是舜耕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舜耕山因上古贤君大舜在此耕耘而得名。山脉横亘在市区,东西走向。峰谷蜿蜒逶迤,景区秀丽,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市民观光、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

  我们参观了建设中的洞山隧道工程。该隧道是我省第一条市内城市隧道,其双幅全长1823米,单洞隧道洞内净宽14。5米,隧道断面设计包括了2条2x3。75米机动车道、1条1x2。5米非机动车道及2米人行道、2米检修道,隧道内设计纵坡2。2%。建成后的隧道既可满足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又可满足行人的需要。另据资料,该隧道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各种城市管线,配备了功能齐全的通风、照明、监控及消防系统。建成后的洞山隧道将成为淮南市的一个新的城市景观。该隧道的总投资估算约1。32亿元。

  根据带队指导老师介绍,这个工程采用了两端共同掘进的施工方法,但两端的.施工进度却大不一样,其原因主要是山南的岩石较为坚固,力学性能良好,因此施工时可以大胆施工,施工进度较快,而山北的岩石较松散,在开掘施工的同时必须为其安全问题多多考虑,因此工程进度受到了影响。

  在山上我们认识了白云岩。在野外,用小刀和稀盐酸很容易认识和区别它们。石灰岩主要矿物为方解石,但其结构组分也可分为两部分:泥晶基质与颗粒。特殊情况下还有生物形成的架状结构,如淮南地区的叠层石灰岩。碳酸盐岩中的颗粒不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是沉积过程中由于机械的, 化学的或生物作用形成的,如粒屑, 鲕粒,生物屑,藻团等。颗粒含量50%以上者可定为颗粒石灰岩,如:竹叶状(砾石)石灰岩,鲕粒石灰岩,生物碎屑石灰岩。一般颗粒含量高,沉积时水体能量高。泥晶含量50%以上者称泥晶。石灰岩,反映较为平静的水体环境。例: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粒石灰岩的描述灰色,厚层状;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滴稀盐酸剧烈起泡;鲕粒结构。鲕粒圆球状,大小均匀,一般粒径1mm左右,含量60%;颗粒中含生物碎屑,主要为三叶虫,软体动物,约占10%;亮晶方解石胶结,含量30%。水动力强,无泥晶基质。定名:亮晶鲕粒石灰岩白云岩由白云石组成,它们主要为白云石交代石灰岩而成,故多为晶粒结构,放大镜下能观察得很清楚。若沉积时交代,则形成于干燥气候下,与盐类共生,故少见生物化石。碳酸盐岩易与水作用,表面溶蚀沟槽十分发育。特别是白云岩风化面上的“刀砍”状构造常是白云岩的重要识别标志,其成因系白云岩在构造作用下破裂,在地下水作用下沿裂隙沉淀方解石,表面上方解石较白云石易风化,形成“刀砍”状。在地下,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含水层。

  我们还了解了沉积岩。沉积岩一望无际的层状分布是最易辨认的。单个岩层厚度大小不一也是沉积岩应描述的特征:巨厚层 >2m,厚层 2—0。5m,中层 0。5—0。1m,薄层 0。1—0。01m,页薄层 2mm,粗砂 2—0。5mm,中砂 0。5—0。25mm,细砂 0。25—0。1mm,粉砂 0。1—0。01mm。中厚层;碎屑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量75%以上,次要成分为长石,岩屑, 炭屑等,共占15%;粒屑大小在0 。8—0。 3mm 之间 ,含量共占70%以上,主要为中粒碎屑;碎屑多为次棱角——次圆状,分选中等;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孔隙式胶结为主,次为接触式;基质含量少,主要为泥质,粉砂。单斜层理发育,上部见波状层理。向上为细砂, 粉砂岩,粉砂岩中可见植物碎屑化石。定名:中粒石英砂岩。在野外,碎屑岩常形成山脊或突兀地面,抗风化能力较强,表面无水溶蚀痕迹,除钙质胶结者外,滴酸无反应。更重要的是经常使用手中的放大镜,

  从结构的观察中很容易与其它岩类区别。

  我们还测量了岩层产状,它是描述岩层空间展布状态,分析岩层形变和研究构造的重要数据。首先选定一个较平整的岩层面。注意选定时一定要前后左右观察一下岩层层面的位置,不要将节理面或风化面当成层面。将罗盘打开成面状,将长边紧贴岩层面并保持水平,代表一个水平面,读出磁针(南,北针均可)指向的刻度盘数据,就代表水平面与岩层面交线的方向,亦即岩层走向。将罗盘折起,短边紧贴岩层面,保持罗盘水平,北针所指数据即岩层倾向。将罗盘长边沿垂直走向方向上紧帖岩层,旋转罗盘底部手柄,让垂直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出白色短线标志所指度数即岩层倾角。

  一般情况在对走向不做特别要求时,岩层产状数据只需量出倾向和倾角。

  我们的第二站是淮南的罗山。罗山下半部的土壤呈棕红色,上部呈土黄色。在这里我们除了看到昨天的白云岩、砂岩和泥岩外,还了解了风化作用的影响。罗山南侧山余家村北小山岗上,有一个完整的风化剖面自上而下:土壤层:灰褐色,植被茂盛,厚5—25cm。淋滤层:棕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富含Fe3+ ,板结成块状,垂直节理发育,厚10—50cm。半风化层:土黄色,暗色矿物已风化,岩石结构尚保存,但已疏松。基岩层:深灰色,为上太古界霍邱群角闪斜长片麻岩。基岩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风化过程中在H2O,O2,CO2等作用下,矿物被分解, K+,Na+,Ca2+,Mg2+等被淋滤,Al3+,Fe3+不活跃组分残留原地,分别形成粘土矿物和氧化物。如地处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带,粘土矿物。铁的氧化物会进一步被水解,形成铝土矿,褐铁矿等矿产,是提炼铝,铁等金属的重要原料。淮南地处温带,这种情况较难出现。沉积岩除了粘土岩,其它岩类都或多或少含有粘土矿物,它们风化后,也会残余大量的粘土矿物。八公山,舜耕山的岩石缝隙中,凹地里都可以见到它们。

  风化作用可以形成许多有用矿产,但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土壤资源,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程。1cm厚的粘土层的形成可能需要成千上万年,但一阵风,一场洪水就让它们消失。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是世界的1/4,人口增加,水土流失,荒漠化还在使它不断减少。究其原因,还是人类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所致。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已是刻不容缓,否则,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何以为生 地层中的古风化面常常当作不整合或假整合的标志,它们代表岩层由沉积转变为风化侵蚀的过程,造成了地层缺失和不连续,多被解释为地壳上升的结果。如淮南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之间的铝土岩和褐铁矿层,就是中奥陶世后华北地区整体上升,经历了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的长期侵蚀风化的产物,直到晚石炭世才开始接受沉积,形成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山余家霍邱群与上覆上元古界八公山组之间的不整合面上也有含铁的古风化面。

  我们的第三站是茅仙洞和韭山洞。茅仙洞风光绮丽,令人心旷神怡,被道家奉为“清虚仙境”。西汉时茅氏三兄弟在此建观修道,以后是否成仙不得而知。有一点是真实的,是淮河的地质作用造就了这如画的风景。随着侵蚀作用的继续,河道会逐渐北移,茅仙洞会慢慢消失,如此发展下去,也许几十万年以后,茅仙洞与二道河之间的山体会被侵蚀殆尽,夷为平地,或者形成一个“牛轭湖”,而河道则会“去弯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东北在八公山镇附近流向二道河。那时,八公山的大部分将不复存在。河流既是如画山水的“雕塑师”,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淮河河床内沉积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组成,其次为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介壳碎片等。分选较好,磨圆程度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为细砂 。河漫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地史中的河流沉积由河床沉积及河漫滩沉积组成,碎屑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形成完整的沉积系列。在河湖密布或河流入海处,河流淤积形成大量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形成的有利场所。河流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地质作用之一,通过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断改造地表形态,形成各种矿产,孕育着人类文明。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渐形成河心滩,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河流淤积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建立了“二道河”农场,每年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

  韭山洞位于淮南市东南凤阳县宋集乡境内韭菜山。韭山洞为石灰岩溶洞,形成于寒武纪,溶洞全长1400余米,其钟乳石,乳笋及岩溶造型千姿百态,五岳齐天更为佳境。韭山以盛产野韭而闻名,又以群山连绵别名九山。山腹有溶洞,因山名韭山洞(九山洞)。四面崖石犬东交错,洞内宽窄不一,洞顶有的高达数十米,石幔重重。行程左转右拐,有时可见洞中藏洞,各种钟乳石、石笋等千姿百态,任人比拟测思。韭山洞是凤阳不可不去的景点,韭山以盛产野韭而闻名,又以群山连绵别名九山。山腹有溶洞,因山名韭山洞(九山洞)。四面崖石犬东交错,洞内宽窄不一,洞顶有的高达数十米,石幔重重。行程左转右拐,有时可见洞中藏洞,各种钟乳石、石笋等千姿百态,任人比拟测思。区内出露下寒武统地层,为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一般为180°∠20°。其原为隐于淮北平原下淮南复向斜北翼东延部分。因受北北东向武店正断层的影响,西部上盘下降,隐于淮北平原新生代松散层下,东部下盘上升得以出露。据测算,此断层垂直落差在1500米以上。岩溶发生于毛庄组,灰岩与页岩互层,节理密集,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溶洞全长近1500米,初始时岩溶顺着石灰岩层发育,随着溶洞扩大,下伏页岩层亦被冲蚀,上覆岩层发生重力垮塌,导致溶洞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囊括五岳” ,“峡谷幽深”等壮丽景观。洞穴延伸受岩层和节理控制,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瞬息万变,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更因其奇特造型引出许多美丽的神话与传说,让人浮想联翩。进入洞中,远离尘世的喧嚣,犹如到了梦幻般的人间仙境,让人真切体验到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将来,当我们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 这也许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会继续,溶洞会不断扩大,最后导致地面塌陷,溶洞消失。但新一轮的侵蚀又会开始,形成新洞穴。只要其它条件不变,这个过程就会永远进行下去,直到有一天将山体夷平。溶洞是人类最早的“家”,许多古人类化石就是在洞穴堆积中发现的。淮南地区山区多为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如上窑东洞山的溶洞,舜耕山洞山的溶洞规模都不小。这里紧靠淮河,有充足的水源,应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地方。中国古人类学者曾将其列为古人类化石发掘的重点地区,但无所获,这些珍贵的地质遗产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五、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地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地质教学是地质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地质认识实习就是引导让一年前对地质学还一无所知的我们运用在课堂上了解的地质学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地球,即从地质学的角度认识我们过去熟悉的山,水,土,石,从而观察了解过去或现代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学习一些野外的基本工作和方法,初步地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运用学过的矿物岩石的知识和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就会认识越来越多的矿物和岩石,识别能力会愈来愈强。

  此外,地质实习还对我们的意志有所磨练,虽然有烈日当头,有雨打风吹,但是我们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胜利地完成了实习的各项工作。这期间我们曾经汗如雨注,下雨时,雨水浸透了衣服和鞋子,最后一天,有不少同学有晕车的现象,但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06-09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精选)09-13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06-27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09-06

工程地质的实习报告12-03

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11-22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热】09-29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模板09-11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必备)06-08

【荐】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