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实习报告网>专业>地质>

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21-08-23 16:31:10 地质 我要投稿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集锦7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集锦7篇

地质实习报告 篇1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 一天

  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

  实习一、矿物(一)

  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地质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目标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同学们通过此次野外实习,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鉴别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学习《土壤学》、《土地管理学》、《小城镇规划》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xx年12月18日

  三、实习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映秀镇----都江村

  四、实习工具:铁榔头、稀盐酸

  五、指导老师:吴德勇老师、郑子成老师

  六、实习要求:

  1、深入认识和了解温江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地质地貌所属类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

  3、能够清楚地质地貌与生产利用的关系,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必须的防御措施。

  七、川渝地质地貌:川渝面积57万km2,分为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其中东部包括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西部包括甘孜、阿坝及凉山洲的部分。

  (一)地质构造

  1、东部地台区。从元古代代早期,由于吕梁运动、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形成盆地的雏形。龙门山以东,形成的褶皱较低,褶曲起伏较小。 a、构造盆地

  (1)盆地西部

  ①龙门山山前坳陷,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盆地界线

  广元—宝兴—盐源—木里

  ②龙泉——熊坡断褶带,包括龙泉山、丹棱总岗山。

  ③江油——芦山断褶带

  (2)盆地中部

  位于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形成许多小背斜或称为平缓而较的穹隆构造,倾角较小,产状平缓。

  (1)川北深拗大向斜以白垩系地层为主,梓潼为中心,包括三台、绵阳。

  (2)宣汉旋转背向斜。

  (3)蓬莱镇——南充穹背斜群。

  (4)威远穹窿(威远——荥经之间)

  (3)盆地东部

  条形褶皱,分布华蓥山大断裂以东,巫山、七曜山以西,形成一系列向斜开阔,背斜狭窄的隔档式构造,北边平行,南部分支,形成扫帚状构造。

  (1)华蓥山褶皱带

  (2)永川帚状褶皱带,华蓥山褶皱向南延伸时受盆地边东南褶皱影响,形成许多短(帚状)背斜。

  (3)云阳、开江弓弧背斜

  b、盆地边缘

  龙门山褶皱带:位于盆地西部,由一系列紧密走向北东的断裂褶皱构成。大巴山断褶带:分布于盆地东北缘,四川重庆、陕西、湖水交界的地方。复背斜,在向斜翼部产生次一级构造。

  凉山断裂带:分布于峨眉断块以南,康滇古陆以东,以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隆起、断裂组成。

  2、西部地槽区。平武金汤孤形构造。

  (二)地貌

  1.东部盆地

  (1)盆西平原、冲积扇平原、复合冲积扇、西低东高南低海拔750-400m。

  (2)盆中丘陵区,位于龙泉山与华莹山之间,地热南高北低,北部深丘,南部低丘,有方山丘陵(简阳)、单斜丘陵,馒头丘(遂宁)。

  (3)盆东平行岭谷,宽度5-8km,有很多三迭系岩层(石灰岩),很多溶洞,背斜出露,在背斜核部形成三山一槽谷。

  2、盆周山地

  (1)盆地北缘山体雄伟。

  (2)盆地东、东南、南缘七曜山、大娄山,山地海拔1000-1500m,溶洞特别发育,溶洞成层分布。

  (3)盆地西缘峨眉山、龙门山、断裂带发育,坡度陡,新构造运动活动频繁。

  3、川西高原

  南部:从东到西,高原面上有几条江和山川。

  金沙江→沙鲁里山→雅砻江→大雪山→大渡河→邛崃山→岷江

  山、江相间分布,河流由断裂构造形成

  北部:横断山区(范围)具体而言:三江流域地区。

  八、实习内容

  (一)金马河大桥(平原)

  1、金马河地理位置

  金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桥,下至新津红岩子,全长约79.194km,流经都江堰、温江、崇州、双流、新津5区(市)县,金马河为岷江排洪河道。外江向南流经都江堰市、崇庆市、温江区、双流县,至新津县武阳镇段称金马河。它的河床宽窄不均,一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变幅大。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平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平原游荡性河,金马河同时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马河是典型的河流地貌,沉积物类型是冲积物,具有二元结构,其特点是分选性好,磨圆度较好,成层性较清楚,具有韵律性。

  2、金马河地质地貌概况

  金马河遍布鹅卵石,鹅卵石大部分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高。用力用铁锤将石头敲开,发现岩石颜色大部分呈白色,灰白色,有云母存在。由此初步判断其为岩浆岩。但通常来说,河流两岸的堆积物应该为沉积岩,金马河的岩石却为岩浆岩,这是由于岩石倒置所形成的。

  河漫滩是常年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不能被占用。现在有些人说河漫滩可以利用起来,例如耕地、建房。但是,这是不合理的,河漫滩是不能被占用的,因为只要发大水,就会被淹没,更何况是几十年不遇的大洪水。

  站在河漫滩上,发现冬季的金马河河流水流量小,河心滩很明显地显现出。

  可见河心滩枯水期常露出水面(河心滩是在水流变缓的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洪水期可往下游移动)。当河心滩不断淤高增宽,高出平水期水面,就成为可耕作和作为居住地的江心洲。而我脚下所站的金马河的河漫滩,是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河流中骑行泛滥的产物。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他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其冲积物上层粗下层细。

  有河漫滩的存在,多半就伴随着河流阶地的出现。当时我们走下来的可以通车的小路一阶,就是金马河的一级阶地。河流的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的沿河平台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气候的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据观察,金马河的阶地是一级阶地,因此阶地形成较晚。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积物组成,因此属堆积阶地。阶地具有二元结构,与河流二元结构类似。一级阶地营养成分丰富,耕性好,加上金马河河道比较宽,河谷比较深,人工修筑了防护堤,因此是一级阶地就作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农田用地。但是,从长远考虑,最好不要将一级阶地用作永久建筑用地。同时,此地也是地下水汇集区,地下水丰富。

  3、金马河缺点

  (1)金马河河道宽窄不均,影响河水的运动。在河道宽阔段,水层较薄,受固体边壁制约更明显,则流动缓慢,相反地,在狭窄地段,河水流动相对较快。

  (2)由于洪水对金马河河床的不均匀冲刷和无序地乱采河中砂石,导致金马河河床起伏不平,坑滩相间,加大了床面粗糙程度,使河水流动的难度增大。

  (3)金马河洪水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发生。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冲毁主要灌溉渠道的取水口,洪水进入灌溉渠道。近期使灌溉渠道沿线发生洪涝灾害,淹没村庄、农田、庄稼,远期则可能影响灌溉渠道的取水,造成洪水后灌溉缺水,形成旱灾。洪水严重威胁金马河沿岸的城镇、村庄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庄。

  4、金马河治理

  (1)早年,金马河的防洪治理多采用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冲毁的工程进行及时修复。但结果是年年在修复,年年有破坏,不能形成整体防洪能力,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2)采用河道砂石资源开采与开槽束水的技术方略。束水攻砂,攻砂定槽,制定了河道砂石开采与河道治理相结合的整治方案,即在河道中心利用采砂手

地质实习报告 篇3

  姓 名:

  学 校:

  专 业:

  班 级:

  一、实习目的

  通过在白龙煤矿综二队10#下-3121工作面的实习,使我对综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业标准、安全管理和作业组织,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xx年6月26日至20xx年7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综二队

  五、实习内容:

  一、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 自然属性

  一、地里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

  地理位置:白龙矿平峒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白龙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111°42′,北纬36°36′--36°31′。企业性质为省属国有企业,隶属于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形地貌:白龙井田地势西高东低向汾河河谷倾斜,汾河属黄河水系,自北向南流经井田东侧,井田内几条较大的沟谷也由西向东汇集汾河,井田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最高地形标高837米,最低地形标高540米。

  交通情况:白龙矿距汾河东岸的南同蒲铁路霍州站4公里,有铁路专用线与南同蒲铁路圣佛站接轨,与南同蒲铁路相平行的还有大(同)—运(城)公路和霍(州)—侯(马)一级公路,交通便利。

  二、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

  井田地质情况:白龙井田位于吕梁山和霍山两个隆起带之间,西南部出露煤系的基底——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东北依次零星出露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下二迭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太原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岩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于上述各不同时期的地层之上。太原组主要含煤5层,至上而下有6#、9#、10#、10#下、11#煤。

  井田构造:井田南部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北部地层走向为北北西至北北东,向东倾斜,地层倾角10°左右。中部F9、F24、F28断层之间局部地层倾角较大,在25°-28°左右。断层是井田内主要构造,包括井田边界断层在内共见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45条。地面观察和钻孔控制以及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褶曲有5个,即贾垣背斜、牛腰向斜、后马岭背斜、燕南庄向斜、郑家庄背斜。白龙矿井柱状陷落十分发育,生产中已揭露柱状陷落532个。井田内无岩浆岩。

  三、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

  主要可采煤层情况:平峒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10#、11#煤层。6#、9#、10#下平均厚度在0.7米,局部可采煤层暂不可开采。主要可采煤层特征如下:

  10#煤层是个独立的单一煤层。煤层厚度为0.8-3.0米,平均厚度为1.84米,含夹石1-2层。10#煤煤岩类型以条带状镜煤、亮煤质和木质、丝炭质的亮煤为主。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10#煤原煤含硫较高,范围也广,平均值为3.7%,属高硫煤。

  11#煤层厚度为1.58-3.19米,平均厚度为2.34米,含夹石1-3层,结构比较复杂。11#煤则为连续的条状全亮的镜煤质和半亮的丝炭木质暗煤质的亮煤。本区的变质程度属于II阶段。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煤中硫、磷含量,各煤层差别较大。11#煤原煤硫分含量在0.36-1.46%,平均0.82%,有个别高达2.59-2.38%之间,属低硫煤到中硫煤。

  四、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

  本井田含水层大体划分为5套,自上而下为:第四系砂砾岩层孔隙潜水中等含水层、第三系泥灰岩砂砾岩层裂隙承压中等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层裂隙弱含水层、石炭系石灰岩裂隙溶隙承压极弱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层裂隙溶洞承压强含水层。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山西组K8砂岩、太原组K2灰岩和奥陶系O2含水层,O2水的静水位标高区为+520m,矿井生产水平+525,在静水位以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根据矿井采掘布置及开采情况,结合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平硐正常涌水量80m3/h,最大涌水量180m3/h。

  第二节 矿井建设情况

  一、设计时间及单位

  白龙煤矿是我国同罗马尼亚两国政府以补偿贸易形式合作开发霍西煤田的项目之一,是中罗合资的第一座大型矿井。1981年11月,由罗马尼亚彼德罗山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1983年5月国家计委、煤炭部在太原组织山西煤炭设计院等单位,对罗方提供的初初步设计进行了技术审查。

  二、立项、批准时间及单位,建设期及投产期,设计生产能力,原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

  1984年1月3日国家计委以计签字(1984)003号文批准白龙矿井的初步设计,设计能力120万吨/年[平硐60万吨/年、斜井60万吨/年(现已关闭)],服务年限44年。1985年6月15日由白龙建井工程处施工,正式开工建设。

  三、技术改造、改扩建矿井设计能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

  1983年9月原霍县大沟、柏木沟两个地方煤矿接受后进行改扩建,1985年6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矿井1988年12月23日投产。

  第三节 煤矿生产现状

  一、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水平、采区划分

  矿井采用平峒开拓,集中工业广场的生产方式。现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525一个生产水平,主要开采10#煤层。

  矿井目前3个井口,其中工业广场内布置平峒1个井口,平峒承担525水平的进风,二号风井为回风井,一号风井为进风井。具体如下:

  白 龙 矿 井 各 井 口

  井口名称标高(底板)

  (m)断面

  (m2)坡度长度

  (m)支护

  方式

  平峒561.3910.043‰1400砌碹

  二号风井6807.0713.5°605锚网喷

  一号风井766.757.06立井200混凝土碹 矿井不存在下山开采、剃头开采。

  采掘工艺

  采、掘、开采用“三·八”制作业,交叉班检修,全部实现正规循环,从达到均衡生产的目的,每班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岗位、定时间的工种岗位责任制,合理进行劳动组织。

  采煤工艺为综采:采煤→拉架→移溜

  开掘工艺:

  1、炮掘:准备工作→打眼→瓦检→装药→洒水→瓦检→放炮→瓦检→临时支护→洒水→装渣运输→永久支护

  2、综掘: 准备工作→破、装煤→临时支护→支护

  实现正规循环为目的的劳动组织中工作面最多人数,在各队采掘开作业规程中均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机电主要系统

  白龙平硐井上、下变电所均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地面有一座35KV变电站,一趟电源引自李雅庄矸石电厂35KV变电所;另一趟引自圣佛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安设两台主变压器,型号为SFZ-16000/35。从35KV变电站分别向平峒2#风井主风机、井下和地面变电所供电。35KV变电站降压至6KV供地面2#、3#、6#、平峒整流室变电所用电。平峒2趟供电线路由35KV变电站沿575水平运输大巷到一采区变电所,再从一采变电所103#、104#高开引出双回路,沿525轨道巷到三采区变电所供采掘开以及辅助系统用电。其中3#、6#变电所供电地面生产和生活用电。目前井下共有3个变电所,为平峒一采区1#变电所、三采区1#、2#变电所,电源引自地面35KV变电站6823、6824、6812、6819柜,担负平峒生产供电。

  平峒主通机设在地面2#风井,电源从35KV变电站沿山体架空线2×185 mm2铝芯钢绞线,长度2.8Km,到2#风井地面变电所专供平峒主通风机。

  二、通风系统:

  白龙煤矿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1#风井和平硐为进行井,2#风井为回风井,风井安装两套同功率主扇,其型号为FBCDZ-8-№27,功率为电机功率2×450Kw,主扇叶片角度为142220,排风量5706m3/min,负压3600Pa,等积孔为1.82m2。井下所有分区都实现独立通风,可满足矿井生产供风需求。

  二、10﹟下-3121掘进工作面

  第一章 地质概况

  一、概况:

  10﹟下-312工作面位于平峒525皮带巷前进方向右翼,其东北部以+520m静止水位为界,北为10﹟下-314工作面采空区,西南部以525皮带巷保安柱为界,本工作面顺槽长750—820m,地面无任何建筑设施。地面标高:+755m—+835.4m;煤层底板标高+520m— +558m;盖山厚度:245m—292m。

  二﹑煤层情况:

  10﹟下-312工作面回采10﹟下煤,10﹟下煤层厚度2.2m~3.0m,均厚2.6m。煤层倾角4°~14°,顶板为灰色泥岩,厚1.5m,块状,易冒落。老顶为灰白色细砂岩,厚6~8m。煤层地板为灰色泥岩,厚2.5m。具体见顶底板岩性柱状图。(见附图1)

  三、煤质情况:

  本工作面10﹟下煤层为1/3JM,煤质光泽为半亮型.

  Mad(%):1.03 Ad(%):28.6 Vdaf(%):30.9

  Std(%):0.64 Qgrd(kcal/kg)7942

  四、地质构造情况

  从本工作面邻近揭露的地质构造情况,推测在本工作面正巷、副巷及切巷将遇落差为H=0.5~3m断层约10条,其走向为N15°~14°E,倾向NW.在10﹟下-3121巷口前195m和320m处将分别遇No82、No89无炭柱,以上无炭柱内充填有砂岩及泥岩碎屑,胶结松散。当掘进以上各构造位置工作面煤层及顶板破碎,给顶板生产造成困难。

  五﹑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简单,主要水源为煤层上部砂岩裂隙水,局部低洼处有淋水,预计涌水量为Q正=10m3/h,最大涌水量50m3/h。

  六、影响掘进的其他地质情况:

  10﹟下-3121工作面瓦斯相对涌出量一般为1.75m3/t,绝对涌出量为2.35m3/min,属低瓦斯;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性指数为32.78,属Ⅱ类自燃。

  本工作面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探水放时,要严格贯彻执行《10#下-3121探水放设计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巷道用途及工程量

  一、 巷道用途及工程量:

  巷道名称巷道用途工程量

  10﹟下-3121联巷用于10﹟下-3121工作面进料、行人60m

  10﹟下-3121巷回采工作面正巷,用于运煤﹑进风750-820m

  10﹟下-312切巷回采工作面开切眼55-120m 第二节 巷道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

  第三节 工程施工安排

  1、先自525皮带巷10-3111巷口正对面施工10﹟下-3121联巷,开口平走10m后,以坡度13°2′52″下山追煤,见煤后,沿煤层顶板向前施工10m。工程量为60m。

  2、先施工10﹟下-3121联巷,待10﹟下-3121联巷下山追到煤,沿煤层顶板施工10m后右拐以(巷道内帮)方位角224°18′29″施工10﹟下-3121巷,右拐平走5m,再以坡度10°47′53″上山施工20m后,再平走15m与525皮带巷贯通。贯通后,将原10-3111联巷密闭后,再以方位角44°18′29″施工10﹟下-3121巷。工程量为750—820m。

  3、10﹟下-312切巷沿10﹟下煤顶板施工,工程量为55-120m。

  第四节 矿压观测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锚杆巷道每50m建立一个监测站,在顶板上安装一组顶板离层检测仪和液压枕,对顶板进行监测。要求验收员每班汇报监测数据,并填写上验收表,每天汇总报生产科监测组分析顶板情况。每施工50m打眼分析直接顶顶板岩性。

  第三章 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第一节 巷道断面

  一、巷道特征表

  巷道名称支护形式断面

  形式掘进

  断面净断面备注

  10﹟下-3121联巷金属梯形棚支护梯形10.89m29m2顶板完整时,采用锚网、锚索支护;顶板破碎及过构造时,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10﹟下-3121巷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矩形10m29.10m2

  10﹟下-312切巷W钢带、桁架、锚索、锚杆、锚网梁联合支护 矩形10m29.10m2 二、 巷道断面特征说明书:

  巷道名称矩形断面(m)

  宽高

  毛净毛净

  10﹟下-3121联巷上宽3.42上宽3.02.82.6

  下宽4.35下宽3.92

  10﹟下-3121巷3.73.52.72.6

  10﹟下-312切巷3.73.52.72.6 三、 工作面巷道断面图:见(附图3-1,附图3-2,附图3-3, 附图3-4)。

  第二节 临时支护

  一、临时支护形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综掘锚杆、架棚巷道临时支护采用两根π梁前探临时支护或两根钢管前探临时支护,或采用ZLJ-10/21机载临时支护。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炮掘锚杆、架棚巷道临时支护采用两根π梁前探临时支护或两根钢管前探临时支护。

  二、材料规格及数量(炮掘)

  1、前探梁专用π梁:宽×高×长=105mm×90mm×3600mm

  前探专用钢管:3寸钢管套2.5寸钢管,长度6000mm。

  2、前探梁专用吊盒

  锚杆巷道采用四寸法兰盘螺丝固定而成,共需法兰盘四个。

  架棚巷道用两个框架用螺柱联接为一个双盒,共需双盒四个。

  3、前探梁专用板梁

  前探梁专用板梁采用规格为:长×厚×宽=2200mm×50mm×200mm,各需12块。

  4、构木、木楔若干。

  三、前探梁支护操作:

  1、锚杆支护时,在紧靠工作面迎头第一排和第四排(锚杆排距为0.8m)的锚杆上,用前探吊环固定两钢管,两钢管间距1.7m随着工作面向前掘进并将前探梁端头顶在煤〈岩〉壁上,并用专用板梁、构木构紧背实。

  2、架棚支护时,在紧靠工作面迎头第一架和第三架(架棚排距为1.0m)的棚梁上,采用前探梁专用吊盒把前探π梁固定好,两π梁间距1.7m,随着工作面向前掘进,将前探π梁及时移至工作面煤〈岩〉壁上,并用专用板梁构紧背实。

  3、巷道开口采用短掘短支,开口6米后采用前探临时支护,上、下山巷道不能采用临时支护时,必须采用短掘短支。

  4、在掘进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循环后,采用永久支护前,必须立即将前探梁前移。严禁在空顶下作业。操作如下:

  ①备齐所需质量合格的支护材料,摆放到位。

  ②前移前探π梁或钢管时,先进行敲帮问顶,处理活矸危岩。

  ③把棚梁或联好的金属网、桁架(在金属网下面)放到前探π梁或钢管上,并摆放在支护规定的排距位置。

  ④人工前移前探π梁或钢管,顶到迎头煤壁上,并对金属网、桁架或棚梁进行修正。

  ⑤把金属网固定、拉紧后,用专用板梁、构木构紧背实。

  ⑥在前探梁临时支护有效的情况下进行永久支护。

  四、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

  1、综掘最大、最小控顶距

  锚杆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4m;

  架棚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2m。

  2、炮掘最大、最小控顶距

  锚杆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最小控顶距为0.4m;

  架棚支护时,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为1.2m, 最小控顶距为0.2m。

  第三节 永久支护

  一、永久支护形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永久支护形式为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如顶板破碎、有淋水或过构造时,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二、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

  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参数见附表

  三、金属棚支护:

  当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顶板破碎﹑有淋水及过构造时,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不能满足支护要求,方可采用全断面铺网架支金属梯形棚支护。

  1、10﹟下-3121巷采用3.22m×3.0m金属梯形棚支护,其棚距1.0m,柱窝深200mm,采用1.2m木背板梁花背,盘帮构顶。

  2、金属棚采用11#矿用“工”字钢加工制作,棚子的接口、挡板、垫片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3、采用金属棚支护时,每架撑木为六根,两个梁头各一根,棚腿距上口1m、2m处各一根。

  第四章 掘进方式

  第一节 中腰线标定

  1、开口掘进时,地测科按工作面设计图及时标定中腰线,并有醒目标记,队组严格按线施工。

  2、巷道拐弯时,地测科提前20m(炮掘)或50m(机掘)下达通知书。

  3、地测科给定中腰线时,要在顶板上打眼,将木塞打入眼中背牢,将线钉在木塞上。

  4、过构造(1米以上断层及陷落柱)时,应标定腰线。

  5、激光仪使用过程中,由验收员每班进行核实,确保中线正确使用。如发现激光仪中线偏离,及时通知地测科进行调校。

  第二节 施工方法

  一、施工方法:

  10#下-3121工作面开口及过构造时,采用钻爆法,采用炮掘的方式进行掘进,开口内前10m采用开小炮配合人工扩刷的方式进行掘进。具备上综掘条件时,采用综掘机掘进。全部采用掘支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二、工艺流程:

  (一)综掘工艺:

  综掘工艺流程图:

  交接班检查(延长皮带、质量检查)→机组进刀割煤装煤→退机停机→敲帮问顶→支设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开机清理浮煤→机组进刀割煤进入下一循环

  (二)炮掘工艺:

  炮掘工艺流程图:

  准备工作→ 打眼→ 瓦检→ 装药→ 洒水→ 瓦检

  ↑ ↓

  永久支护←装渣运输←洒水←临时支护←瓦检←放炮

  三、综掘正规作业循环图表

  四、炮掘正规作业循环图表

  五、施工机具

  1、煤巷掘进时,采用MZ—1.5G型湿式煤电钻打眼,使用2台,备用1台, FD-10风动锚头,使用2台,备用1台,1.5m麻花钻杆配用∮43mm两翼钻头。

  2、岩巷掘进时,采用风钻打眼,六棱钻杆配一字钎头。

  3﹑顶部安装锚杆时,采用MQT—85型风动打眼机,钻杆使用配套的锚杆专用钻杆,钻头为∮28mm两翼岩石钻头。

  4、机掘采用EBJ-120TP型综掘机施工。

  六、装运设备的选择

  ①综掘时:

  EBJ-120TP综掘机 ;SPJ﹣1000皮带运输机

  ②炮掘时:

  P-60B耙煤机 ;SGW﹣40T刮板运输机;SPJ﹣800皮带运输机

  第四节 作业方式及施工操作技术要求

  作业方式:

  采用“四班”制。综掘每个班循环三次,循环进度0.8m,原班循环进度7.2m,正规循环率80%。炮掘每班循环两次,循环进度1.6m,原班循环进度4.8m,正规循环率80%。

  第五章 运输方式及管理

  第一节 运输方式及运输线路

  一、运输方式和设备型号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综掘时采用BEJ-120TP综掘机(开口时,采用P-60B耙煤机)装渣,经SPJ-1000皮带作业线转采区皮带。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炮掘时采用P-60B耙煤机装渣经SPJ-800皮带作业线(开口时,联巷贯通前采用SGW-40T刮板输送机)转采区皮带。

  二、运输系统:

  1、10﹟下-3121巷材料及设备和行人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工作面(10﹟下-3121联巷贯通后)。

  地面→575大巷 →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工作面。

  2、10﹟下-3121联巷材料及设备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 →10﹟下-3121联巷工作面。

  3、10﹟下-312切巷材料及设备的运输路线:

  地面→575大巷→一采区上部车场绕道→525轨道巷→10﹟下-3142巷 →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工作面。

  4、10﹟下-3121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

  5、10﹟下-312联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

  6、10﹟下-312切巷运煤路线:

  工作面→10﹟下-3121皮带→525皮带→一采区煤库→575装煤绕道 →575大巷→地面(10﹟下-3121联巷贯通后)

  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3111巷→10-3111巷溜煤眼→一采区煤库→ 575装煤绕道→575大巷→地面

  三、 运输系统图:见(附图7、附图8)

  第六章 通风管理

  第一节 通风计算

  一、通风方式

  10﹟下-3121掘进工作面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

  二、配风量计算

  (1)按照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100×0.15×1.5

  =22.5m3/min

  式中:Q掘——单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最大绝对涌出量。瓦斯最大绝对涌出量取0.15m3/min;

  K掘通——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参考值可取1.5-2,取1.5。

  (2)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需要风量:

  每人供风≮4m3/min

  Q掘>4N

  >4×17

  >68m3/min

  式中:N——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取17人。

  (3)按风速要求对工作面风量进行计算:

  煤巷掘进最低风量 Q煤掘>15S掘m3/min

  式中:S掘——掘进工作面为煤巷,实际断面(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为9.10m2,10﹟下-312联巷为10.89m2,当计算最低风速时取10.89m2,当计算最高风速时取9.10m2。

  最低风速

  Q煤掘>15×10.89

  >163.35m3/min

  最高风速

  Q煤掘﹤240×9.10

  ﹤2184m3/min

  根据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不低于163.35m3/min,选用2×15kw高效对旋局部通风机,其额定吸风量为280m3/min,符合实际供风需求。

  (4)局扇安装地点配风量计算:

  Q扇= Q吸+15S=280+15×9.10=416.5m3/min

  式中: Q吸——局扇实际吸风量,10﹟下-3121掘进工作面使用2×15kw风机可满足掘进风量需求,取280m3/min;

  15——安设局部通风机的巷道中的风量,除了满足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而外,还应保证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的风速岩巷不小于0.15m/s、煤巷和半煤巷不小于0.25m/s;巷道为煤巷,风速取0.25 m/s。

  S——局扇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的巷道断面,取9.10m2。

  三、局部通风系统:

  1、10﹟下-3121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

  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

  地面 10﹟下-3121局扇 1#进风井

  →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2、10﹟下-312联巷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地面→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10-3111溜煤眼→10-3111局扇→10﹟下-3121联巷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3、10﹟下-312切巷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地面→575大巷→主副暗斜井→525皮带巷→10﹟下-3121局扇→10﹟下-312切巷工作面

  污风风流: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三采区回风巷→2#风井

  通风系统图:见附图9

  第七章 机电管理

  第一节 设备配备表

  设备配备表:

  名称型号台数功率(KW)

  局扇FBD-2-No522×15

  皮带运输机SPJ-80012×40

  皮带运输机SPJ-100012×90

  耙煤机P-60B130

  综掘机EBJ-120TP1203

  刮板运输机SGW﹣40T140

  煤电钻MZ-1.544×1.5

  除尘风机CZFJ-7.517.5

  第二节 供电系统

  一、变压器的选择

  1、综掘机变压器的选择

  式中:Sb:变压器的计算容量,KVA

  Pe:综掘机额定功率,203+203KW

  cosφ:综掘机额定功率因数,0.7

  ∴综掘机变压器选用KSBGZY-500/6/1140移变,能够满足要求。

  2、皮带机、刮板机、煤电钻、水泵、变压器选择

  式中:

  cosφ取0.7

  ∴皮带机、水泵、刮板机、煤电钻变压器选用KSBGZY-400/6/660V移变能满足要求。

  3、局扇变压器的选择

  式中:Sb:变压器的计算容量,KVA

  Pe:局扇额定功率,15×2KW

  cosφ:局扇额定功率因数取0.7

  ∴局扇变压器选用KSBGZY-200/6/660移变,能够满足要求。

  4、电缆的选择

  已知:各种矿缆长时允许负荷电流

  ①综掘机电源线,选用3×70+1×10mm2电缆供电。

  ②从三采一号配电点到10下-3121皮带机头馈电采用3×70+1×25mm2电缆。

  ③水泵电缆选用3×50+1×10mm2。

  ④局扇电缆选用3×16+1×6mm2。

  一、 供电系统图(见附图)

  第八章 劳动组织

  第一节 综掘劳动组织

  一、 劳动组织图表:

  序号工种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

  小班人员圆班人员

  1副队长02

  2安全员13

  3带班长16

  4打眼支护工313

  5材料员02

  6皮带司机26

  7综掘机司机26

  8大班机电维护工05

  9机电维护工15

  10防尘工01

  11下料工04

  合计 1053 全队所需人员=圆班人数÷出勤率+队干=53÷85%+4=67(人)

  二、循环图表:

  1、循环进度及班循环次数

  巷道名称作业方式循环进尺班循环个数小班进尺圆班进尺月单进〈m〉备注

  10﹟下-3121巷四班制

  0.8m

  32.4m

  7.2m

  172.8m

  正规循环率80%

  10﹟下-3121联巷

  10﹟下-3121切巷 2、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第二节 炮掘劳动组织

  一、 劳动组织图表:

  序号工种10﹟下-3121联巷、10﹟下-3121巷、10﹟下-312切巷

  小班人员圆班人员

  1副队长02

  2安全员13

  3材料员02

  4带班长26

  5打眼支护工312

  6耙煤机司机13

  7皮带司机26

  8溜子司机26

  9大班机电维护工05

  10机电维护工13

  11防尘工01

  合计 1249 全队所需人员=圆班人数÷出勤率+队干=49÷85%+4=62(人)

  二、循环图表

  循环进度及班循环次数

  巷道名称作业方式循环进尺班循环个数小班进尺圆班进尺月单进〈m〉备注

  10﹟下-3121联巷

  四班制

  0.8m

  2

  1.6m

  4.8m

  115.2m

  正规循环率

  为80%

  10﹟下-3121巷

  10﹟下-312切巷

  第九章 避灾路线

  当井下顶板、瓦斯、煤尘、水、火灾害事故发生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情况如实汇报,不能凭主关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1、避灾原则:

  安全员、带班长沉着、冷静,组织职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灾情发展,并向调度室、安全值班室及时汇报。情况危急时,组织职工以最快的速度撤向进风巷,逆风流撤向地面。以最快的速度,最近的路线撤向地面。

  2、发生水灾时的避灾路线:

  10﹟下-3121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10﹟下-312联巷工作面→10﹟下-3121联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10﹟下-312切工作面→10﹟下-3121巷→10﹟下-3142巷→ 525轨道巷→575大巷→ 地面

  3、避灾路线附图

  三、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现场实习,使我更加了解了矿井采矿作业流程,特别是掘进作业的工艺流程、施工组织、通风供电避灾要求和劳动组织等实际工作,能够让我深刻领会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应用,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应用和实践书本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地质实习报告 篇4

  一。序言

  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

  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

  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各实习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②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近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③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等沉积。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

  ⑵武定地区

  1。地层:在五孔桥观察了辉绿岩与三叠系资组的接触关系及灰绿岩体的岩石特征(球形风化)。经过观察,发现二者的接触面的特征是: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古风化粘土层,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蚀变现象;辉绿岩中长石高岭土化现象明显。

  在雷刚厂观察了三叠系舍姿组与寒武系西王庙组的接触关系。

  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

  舍姿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中层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含细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二者的接触关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芭蕉箐铁矿观察到缩头山组: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处矿体产于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第二段为灰白薄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其中在铁矿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层黑色页岩、泥岩等,还含有植物碎片、贝类化石。

  在狮山石棉矿观察到登云组白云岩,狮山风景区出露寒武系,竹寺组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该矿是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矿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白云质灰岩中。

  2。构造:人民渡狮山大断裂

  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系汤池组和红石组等地层。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增大。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其间夹断层夹持体或断层透镜体。沿断裂带除外力西基性岩脉侵入外,还有燕山期基性岩贯入。受断层影响,岩石蹂皱破碎现象明显

  3。岩浆岩:辉绿岩。

  4。矿体:芭蕉箐铁矿、狮山的石棉矿、无孔桥的钛砂矿

  5。地质现象:狮山断裂断层破碎带上的断层角砾岩、地层的错动与缺失、无孔桥沉积接触面上的风化壳、狮山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断裂构造,形成两断面上生长的植被有很大差别,在芭蕉箐看到赤铁矿矿床,而在狮子山观察到了石棉矿及石棉的采矿洞,狮子山风景区,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a级名胜风景区。

  ⑶元谋地区

  1。地层:黄瓜园出露海资哨组、路古模组和凤凰山组

  ㈠海资哨组:浅灰色千枚岩、云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

  ㈡凤凰山组:上部细晶大理岩夹千枚岩,下部夹中——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铁矿及沉积型菱铁矿。

  ㈢路古模组:眼球状云母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石片麻岩、角闪石片岩等。

  南北向绿汁江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的体朱布超基岩。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岩体分异较好,具垂直分带,由上而下一般可分为: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带、辉石带、橄榄岩带、橄辉岩带、各带为渐变过度关系。平面上各带是不对称环状分布,四周为边缘相。岩体虽小,但含铂达到工业要求,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德大、那化花岗岩体。这些花岗岩石是晋宁期产物。岩体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杂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呈岩基产出。黑云母花岗岩:浅灰色,略显粉红色,细、中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闪长岩:暗灰、灰绿色,多为细、中粒结构。

  弯堡土林一带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积物,弯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长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耸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说起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富的浅湖,气候温和、凉爽,湖中繁衍着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动物活跃。后来由于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风化剥蚀。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炎热、气温高、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在漫长的岁月里,泥土不断地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地表发生了龟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缝不断得流蚀、冲刷,又使地表裂缝渐渐加深、扩宽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质作用,终于使这里显露出一座座土柱,进而形成眼前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为什么这土林可以如此长久的保存呢?雨水、风化等剥蚀作用就很严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顶上,有一层含铁质的砂砾岩皮壳及半胶结的砾石层,像一顶坚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风雨摧残。

  2。构造:朱布超基性岩体属于南北向绿汁江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为加里东晚期所形成,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近于直立,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接触带向西倾斜。德大那化花冈岩体属块状构造。岩体出露于元谋县西侧斑果至物茂一带,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南北长大于4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为晋宁期产物,岩体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岩体。

  3。岩浆岩: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绿岩。

  4。矿产:朱布超基性岩矿、孔雀石、橄榄石及黄瓜园铁矿;绿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岩体中含有碳酸盐岩,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结果除了这些,我们还观察到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蛇曲河、河心滩、河漫滩等现象。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闪长岩脉、辉绿岩脉以及大量暗色析离体团块。第二,弯堡土林,湖泊的沉积作用和地表流水的冲刷及风化剥蚀等作用形成

  6。地质现象: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风化侵蚀作用、侵入体及侵入体有俘虏提、围岩、析离体。土林地区地表水的片流、洪流冲刷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结束语

  1、小结:经过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谋的地质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但让我们充分的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于在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习中逐渐掌握。提高了我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和观察的能力。还让我们了解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怕苦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某个地质现象的见解与论述:

  这一次的实习我对元谋土林产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兴趣。路南石林已驰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与石林争妍斗奇。

  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而产生的地貌。在中国土林最发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谋盆地和西藏。土林是在构造运动、风雨侵蚀和生态、岩性等综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进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元谋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距县城32公里,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有的土柱顶上杂草丛生,间或长有野花;有的砂石垒垒,裸露身躯……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是距今两百万年前早第四纪积淀下来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态,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在千差万别的地形结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和水动力等综合因素形成的。

  3、意见和要求

  我觉得这次实习总体还是成功的,大多数同学积极配合老师和组长开展工作。时间虽然不怎么长,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不足的是,实习时间太少,一个实习地点还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离去,所以我觉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实地实习的时间。

地质实习报告 篇5

  一、实习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区内有公路,与秦皇岛相通,从秦皇岛市去北戴河,海滨、山海关等,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极为方便。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入渤海,盆地内最高的山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m。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山区山高陡峻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可为全年降水量对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二、地质概况

  本区地层属华北型,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的上三叠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区的地层顺序,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各地层单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间的接触关系,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本区地层,自下至上简述如下: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下马岭组

  下马岭组是区内出露最老的沉积岩,地层单位不整合于绥中花岗岩r2之上,在张崖子一带,发育良好,出露全,张崖子西剖面可作标中剖面本组厚91米,主要岩性为杂色页岩(包括紫红色,蛋青色、灰黑色,黄绿色等)。下马岭组的层型剖面,在北京西北昌平县境内,最早的称为下马岭页岩,后又称下马岭页岩组等。其实下马岭组的岩性不都是页岩,与本区一样还有部分砂岩,区内本组地层有两个韵律组成,第一韵律的底部是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可作玻璃原料。

  本组除主要在东部落近南北向分布外,在西南部的鸡冠山一带也有分布,其与绥中花岗岩的沉积接触关系,在鸡冠山和张崖子西一样明显,波痕、泥裂等现象亦易见到。

  2)景儿峪组

  本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的最好剖面在李庄儿沟,厚约28米,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至粘土岩,至石炭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与下马岭组整合接触,与上覆下寒武统府君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界限明显,岩性标志石以其中上部分的粉红色薄层状的泥灰岩为主要特征,与下伏下马岭组的分层标志,则以本组底部的砂岩作为分界,此岩的特征石颜色黄褐色和带铁锈色,粒度较细,含铁质及海绿石较多。

  (二)古生界

  1.寒武系

  1)府君山组

  府君山组是区内寒武系最下部的地层,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厚146米,岩性主要为灰绿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顶部含核形石化石,本组属浅海相沉积,其与下伏景儿峪组,上伏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顶底界限和分层标志都十分清楚,底部为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砾屑,并产三叶虫化石,与景儿峪组顶部地层相差悬殊,与馒头组得分界则以本组顶部暗灰色含核形石得白云质灰岩或以馒头组底部的红色碎屑岩和泥岩。

地质实习报告 篇6

  1. 实习概况

  1.1区域地质概况

  北京市在地质构造上正处于华北地区中部--燕山沉降带的西部。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既经过大幅度的下降,接受巨厚的沉积;又产生过剧烈的造山运动。特别是中生代,以燕山运动为主的造山运动,构成了北京地区地质构造骨架和地貌的雏形。伴随地壳运动的发展,褶皱变形和断裂发育广泛,岩浆活动也很频繁。平原地区凹陷隆起的边缘,都为大断裂所控制。这些大断层之间往往分布着许多较小的断裂破碎带。北京地区的岩性条件比较复杂,大体上可划分为松散堆积物和基岩两大类。中生代燕山运动形成了北京地区的基本地形骨架。

  1.2实习概述

  实习两条路线分别为延庆硅化木公园六道河村六道河背斜以及排字岭单斜旋回粒序的观察和下苇甸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观察以及妙峰山复式背向斜褶皱及其形成圈闭的描述。

  2. 分点论述

  2.1 六道河背斜(缝洞单元体)

  2.1.1 地质描述(名称+特征+形成机制)

  核部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石英砂岩,两翼是长城系串岭沟组紫红色页岩与团山子组 白云岩组成的背斜,背斜特点西翼缓东

  翼抖具体产状如图所示。西翼以紫红色泥页岩和灰质白云岩为主,地层向上厚度加大,并且在背斜西翼发生正断层发生地层的错位与滑脱。核部地层遭受强烈风化,发生滑塌作用。 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后期加里东造山运动的影响,华北地台收到强烈挤压而形成的造山带褶皱带。

  主要重点观测到一个在白云岩中延伸2-3m的裂缝,呈V字形,顺节理缝发育(节理产状276°倾角76°)。远处观察白云岩中的缝洞单元体比较发育,且都顺节理发育。

  据李阳等在20xx年提出的,溶蚀缝是地下水在裂缝内流动、溶蚀作用的结果,是在其他裂缝基础上溶蚀扩大的裂缝,通常原始裂缝被溶蚀扩大几倍甚至于几十倍,其分带性和方向性受原始裂缝发育特征控制。

  据杜秀娟等在20xx年提出的,在油气运移的过程中,构造挤压运动导致脆性岩层形成的较大型节理缝以及碳酸盐岩中的溶蚀孔缝可以作为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裂缝既可作为储集空间又是重要的渗滤通道。如伊朗著名的阿斯马利油藏储层岩性以颗粒灰岩为主,孔、洞、缝发育,为裂缝—孔隙性储层。

  此处溶蚀洞系形成原因,大气淡水沿碳酸盐地层裂缝或者节理渗流进入地表/地下,从而对碳酸盐岩形成淋滤作用,作用成上宽下窄V字形孔洞。

  2.1.2 对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意义

  众所周知背斜形成的圈闭是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重要场所,背斜油气藏在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约占总量的18.8%。由于重力分异的结果,气占据背斜的顶部,油居中呈环带状分布,水在下面托着油气。

  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既能作储集空间,又是重要的渗滤通道,如果挺烃源岩和该层发育齐全,也有有利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很容易形成缝洞型油气藏或油气聚集带。缝洞型油气藏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油气

  藏。在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储层中,油气藏主要为缝洞型。即使在碎屑岩储层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油气藏为裂缝型。

  2.1.3 对地震与测井解释的指导意义

  据观察本地碳酸盐岩缝洞以上下排列的特点发育,在地震与测井解释中应注意缝洞单元体的垂向上的连续发育,并且着重分析缝洞单元体和杂乱反射地质体相互的连通性,对油气聚集带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据胡中平20xx年提出,不均匀地质体和溶洞都可以形成绕射波。在地层内部, 溶洞和地层波阻抗界面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多次绕射, 对这些多次波进行叠前成像, 即可在垂直方向形成多个强能量团即“ 串珠”。

  据董平川等20xx年提出,缝洞单元体在测井上的识别

  2.2 书页山单斜(旋回)

  2.2.1 地质描述(名称+特征+形成机制)

  本区主要是在延庆区上侏罗统大套砂泥互层的旋回与韵律沉积观察。观察地层主要处于辫状河沉积的底层,发育中生界下白垩统土城子组红色砂砾岩。燕山造山运动使岩层发生倾斜,构成河流沉积二元结构,粒度较粗的砾石为主,从下至上的发育三套砾石、砂体沉积并且逐渐变厚,证明河道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单一砂层中粒序为正粒序,砂泥互层构成反韵律,沉积粒度粗,成分及结构成熟度较低,发育砂砾岩。发育由河道迁移产生的各类型层理(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 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 (柱状图)

  总共观察到两个沉积旋回,以山坳(易风化的泥岩的组成)为分割线。

  2.2.2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意义

  本次观察到的下部的辫状河的沉积粒度粗的砂体不能作为很好的储层,而本次没有看到的上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的砂体能够作为很好的储层,在三角洲前缘斜坡受波浪影响强烈的地带, 有利砂体平行于岸线的方向分布,尤其是接近前三角洲泥的部位,应在平行于相带的方向上寻找高孔、渗带, 特别要重视波浪的改造地区是高孔、渗带的有利发育地区。

  2.2.3 对地震与测井解释的指导意义

  该套地层埋藏于地下,通过钻井测井,特别成像测井可以清楚直观的呈现下亮上暗的正粒序递变特征;识别层面构造冲刷面,通常表现为明暗截切状,下部为暗色低阻特征,上部亮色高阻特征;综合该区地质背景以及其他测井资料等,进行沉积相的识别与划分,指导油气勘探开发。

  地震的方法就我个人的认识来说

  不能识别,只能通过最大湖泛面等知道旋回界限的划分。

  2.3 门头沟下苇店碳酸盐岩(鲕粒灰岩)

  2.3.1 地质描述(名称+特征+形成机制)

  本区主要以徐庄、张夏、崮山、长山、凤山组鲕粒灰岩和条带竹叶状灰岩为主,徐庄-张夏由深到浅的变化为砂屑质灰岩向云质和泥质灰岩过度,鲕粒粒度逐渐变大过渡到豆粒(大于2mm),并在火车隧道口看到高度约1-2m的藻丘连续发育,形成于高能、水体较为正常和湿润的环境中,藻丘本身不是很好储层但其同时代形成砂屑质碳酸盐岩可以作为很好的储层,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崮-长-凤由紫红色竹叶状灰岩向灰黑色竹叶状夹泥质条带灰岩过度,竹叶状由顺层排列到无序杂乱排列,只是风暴沉积动力的加强。

  徐庄组底部为中-薄层泥质条带页岩、泥晶灰岩、云岩,上部为厚层碎屑、鮞粒灰岩、白云岩及少量的竹叶状灰岩鮞粒、砂屑向上变粗,且有豆粒发育,表现为碳酸盐台地高能沉积环境。顶部厚层灰岩内有灰绿色浅绿色安山岩侵入岩床发育,产状与灰岩产状一致。下苇甸剖面张夏组以砂屑、鮞粒、竹叶状灰岩为主,夹有薄层褐黄色泥质条带云岩,还发育有藻礁。碎屑向上变粗,鮞粒向上过渡为豆粒,竹叶状灰岩向上变多,且竹叶状砾石具氧化圈,主要是由于含铁钙质胶结作用形成的。

  重点观察徐庄组与张夏组的高能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鲕粒灰岩以及竹叶状灰岩。鲕粒主要以正常鲕和放射鲕较为典型,鲕粒由核心和同心层两部分组成,核心通常为内碎屑、化石、球粒、陆源碎屑等,放射鲕具有放射结构,多由重结晶作用产生,原始矿物多为针状文石(如图所示)。

  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质的搅动,每搅动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内碎屑、陆源碎屑等便处于悬浮状态,同时促使二氧化碳从水体中逸出,过饱和的碳酸钙(文石针)围绕碎屑颗粒沉淀一圈包壳,这样周而复始的搅动,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纹包壳的鲕粒。当鲕粒达到一定大小,其质量超过波浪、水流搅动的能量,便堆积在海底,不再被搅动,并为亮晶方解石胶结,形成亮晶鲕粒灰岩,若鲕粒被带到低能环境,则形成泥晶鲕粒灰岩。

  2.3.2 对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意义

  以鲕粒为主要组分的石灰岩,它是一种良好的储油岩·它是兼具化学和机械成因的石灰岩,形成于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海、湖波浪活动地带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动地带。鲕粒灰岩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鲕粒灰岩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特征,往往是原油和天然气的良好聚集场所,常常形成大型油气藏。

  2.4 野溪妙峰山褶皱群

  2.4.1 地质描述(名称+特征+形成机制)

  妙峰山复式背向斜是从西侧向东侧依次由倒转向斜、箱式背斜、向斜、尖棱背斜等一系列向斜和背斜的复式组合。具体产状如图所示。背斜核部发育箱状褶皱,可见滑脱现象。褶皱过程中,岩层受到挤压,顶部拉开,形成三期缝隙(分别为共轭剪节理、张节理、剪节理),碳酸盐溶解,随着地下水流到裂缝中,进而形成方解石脉。

  观测标志层为该构造中上部的灰黑块状色豹纹灰岩,由浅灰色白云质团块和深灰色的泥灰质组成,由于抗风化能力的差异,豹斑在岩石表面上突起,貌似豹皮。

  在尖棱背斜的西翼上能观察到明显的岩层错动及破裂面、糜棱岩带、顺层劈

  理、方解石三角带以及褶皱滑脱形成的波状划痕。

  2.4.2 溢出点、形成圈闭如图所示

  2.4.3对震与测井解释的指导意义

  3. 断层性质分析

地质实习报告 篇7

  一、实习目的

  测量实习,主要任务是绘制实习位置的地形图。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去解决资源调查和矿业资源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

  我们首先用的是水准仪测高程。开始的时候测量进展得很顺利,可是最后检验的时候发现误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们开始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天色晚的时候,我把十字丝上下丝读成中丝了。因为结果误差不合格,我们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测量过了一遍,对比前一次的读数,发现上次是十字丝的读数问题,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我们都细心起来了。最后校合时fh=-28。

  三、碎部测量

  我们采用了全站仪和经纬仪观测,现场展点绘图。测量中我主要负则的是观测,其他成员记录、立杆、绘图密切配合。开始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测量。经纬仪测站的高程是要计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规范外还要正确的读出水平角、竖直角、下下十字线距离和中丝读数。因为工作比较繁锁,一天下来才得四五十个点,绘图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们用全站仪观测。因为全站仪只要在站点对中整平后,对准前视点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测得很快,一天下来就测了两三百个观测点,绘图工作就相对跟不上了。而我们使用仪器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就先把点位给测好,并在旁边标注点的性质,这些方面查找,又让画图者一目了然,知道该怎么画。部分测站上观测不到的区域,我们采了用角度交汇法和钢尺量距法测出数据把图画了出来。因为对测绘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把测图任务完成了。

  四、施工放样

  我们这次放样是将15*20m的建筑画在图上空闲处,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上。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放样建筑物的轴线。我们先在图上测出要放样的一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已知点的坐标和方位角算出该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以此类推,分别算出另外三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将经纬仪安置在已知点上,以控制点定向,定好方位,用钢尺量所需距离,在所算好的距离上定点。因为开始时我们计算我数据出了错误,所以在放样时校核不对,我们又重新计算过,用正确的数据放样。因为在最后一点实地有阻碍,我们用了角度放样得到了点。最后检测得到相对精度1/XX0达到了要求(数据和略图详见表6)。高程放样我们用的是水准仪,已知高程a与需要标定已知高程的待定点b之间安置水准仪,精平后读取a点的读数a,则仪器视线高程为hi=ha+a,则放样已知高程为h的点b前视读数为b=hi-h。组员每人操作一次。

  五、实习心得

  我们的实习正好是期末,很影响考试的心理。同时全站仪数量太少对我们的测量不免产生了不少感叹。要是这些方面能得到解决,我相信我们的实习会更加愉悦。

  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组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贵。这种测量是不能单靠个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时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细心做事反复思考的重要性。这次实习很坚苦,天冷,而且还下着雨,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组员们早起不午休的测绘,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务不是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也不分时段的来给我们耐心指导,感谢老师。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集锦7篇】相关文章:

1.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集锦10篇

2.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集锦5篇

3.关于地质实习报告集锦4篇

4.关于地质实习报告集锦五篇

5.关于地质实习报告集锦八篇

6.关于地质实习报告集锦6篇

7.关于地质实习报告集锦8篇

8.关于地质实习报告集锦九篇

9.关于地质实习报告集锦六篇

上一篇:地质实习报告 下一篇:地质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