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实习报告网>范文>模板>

生态实习报告

时间:2021-04-15 20:26:59 模板 我要投稿

生态实习报告范文合集6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态实习报告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态实习报告范文合集6篇

生态实习报告 篇1

  实习目的:

  现代农业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在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对土壤、水体、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同时还面临着不仅是环境资源问题,还有人口增长,资源不足与遭受破坏的综合作用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使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合理规划结构,调配资源。

  实习材料:

  卷尺,铅笔,记录本等

  实习原理:

  生态工程是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现代管理手段和专业技术经验组装起来的,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现代农业工程系统。

  在生态工程的设计中,还必须要考虑地理环境、效率、资源、技术、社会因素等条件。只有把一切考虑当中,才能提前对不利情况做出预测并制定应对措施,以避免实际生产中的损失。

  实习步骤:

  1.对生态农场进行实地考察,记录。

  2.听取技术人员的讲解,学习生态农场经营者的经验。

  3.产生给自己的想法,发现别人在生产中的不足或可以改进之处。

  4.通过调查、对比、论证设计并提出自己的方案。

  农业生态工程设计方案—生态农业城镇化:

  1.背景介绍与前景展望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可耕作土地越来越紧张,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是一个不可绕过的课题,或者说是一个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思路。

  与此同时,在物质基本丰裕的前提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的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枯燥、乏味、一层不变的生活与工作令人厌倦,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与加强烈。因此,将部分农业生产高效、集约地搬入城镇,充分利用城镇闲置空间,无乱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角度,都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并非想要设计一个高度专一的生产模式,而是希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构建一种更加协调,更加宜于人们生活的模式。当然,在幻想的乌托邦之前,首先要考虑在经济上采取此类模式集体或个人能否接受。而其中要牵涉的问题,就是我下面要讨论的。

  2.生态农业城镇化的风险与利益

  2.1.风险及考虑因素

  在城镇中利用节余空间和人力,其基础是必须是人们在脑海中建立一个集约、高效的意识。另外,一系列措施的实行不能靠行政力量,不能靠公益号召,如果不能从市场的角度打开出路,并使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一切在最初的建设之后将会陷入僵局。

  在公共场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避免不文明行为对作物的破坏,避免人们为自己利益对作物的破坏。

  完善市常农业行为不可能离开生产资料的供应,种子、肥料、药剂以及必需的工具,并且参与者可能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市场不能规范,充斥假冒伪劣商品,将会迅速破坏整个产业,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前期的一系列建设将顷刻被荒废,一切努力将化为乌有。所以我在讨论其技术和方案之前首先将建议:①产业最初的建设必须公开透明,可以以地方为单位成立经销商商会,建立信誉,互相监督。对以次充好、恶性竞争的商家坚决逐出商会。②当产业发展到较高级的阶段,生产商要积极树立品牌,保证信誉。③政府监督商会,媒体也要积极介入监督官商关系。④商家可通过网络对客户进行指导与帮助,如果必要应派遣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建立融洽的市场关系。⑤压缩产业链,从生产商直接到面向用户的经销商之间,尽量压缩代理商的层次。这样不仅可以使各单元获得更多利益,还能压低产品市价,使消费者更易接受。

  2.2利益的预估

  2.2.1种植与栽培

  ①家庭小区栽培

  城镇家庭在冬季有较好的供暖保温设施,可视为小型的温室。一户空出一平方米的空间,采用立体分层种植,假设为5层,则可以视为5m2。一年温室种菜产值可以达到10k元~15k(1k=1000)元/亩。为便于计算,可设为13.34k元,1亩≈667m2,那么按比例可粗略估算这一户可在工作之余额外产出20元。但事实还不止如此。由家庭种植的蔬菜从安全性上起码可以达到无公害标准,而市场无公害蔬菜价格在普通蔬菜两倍以上,且伪冒居多。并且除种菜外,还可以选择高经济价值的作物,并且可以为栽培腾出更多空间。另外,如一栋楼,如果做好预备工作,如排水、防虫,那么在楼顶栽培也是一个好的方向。这样算来,一个小区、一个街道、一个城镇乃至整个城市都这样做的话,产生的社会效益相当可观。

  ②单位企业栽培

  不仅可以创造价值,还能优化人们在工作同时的环境,改善心情。在学校、医院等公益单位利用集体的闲暇时光进行栽培,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③公共露天种植

  如公园,其管理措施可更接近规模化生产。例如在北方种植梨树、桃树,不仅有着经济价值,在花季还提供宜人的景观。再如公园走廊可以种植能搞攀爬的葡萄、豆角、番茄等,都能达到经济与景致的双赢。

  ④城市绿化

  考虑到城市污染,建议不要种植以取食为目的的作物,例如在马路的绿化带中,可以种植棉花等以非进食为目的作物。

  ⑤消费休闲场所栽培

  如图书馆、书店、咖啡厅等,这些地方一般环境较为优越,因而可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也更能创造价值。可以选择经济作物为主,当然配合环境,也可由不同的搭配。

  2.2.2工程学的介入

  城镇中人口密度较大,因而会有大量的排泄废物,将这些资源加以收集利用,由此发展出的生产链会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这点具体的运作在下一部分“支持技术与操作路线”中会详细阐述。

  3.生态农业城镇化的支持技术与操作路线

  3.1立体栽培技术

  立体栽培也叫垂直栽培是立体化的无土栽培,这种栽培是在不影响平面栽培的条件下,通过四周竖立起来的柱形栽培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3-5培,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3倍。

  3.1.1立体栽培的类型

  ①柱状栽培

  栽培柱采用杯状石棉水泥管、硬质塑料管、陶瓷管或瓦管,在管四周按螺旋位置开孔,并做成耳状突出,,以便种植作物,栽培容器中装入基质(张高远注:基质也可以使用土壤,配备足够的肥料),重叠在一起形成栽培柱。也可采用专门的无土栽培柱,栽培柱由若干个短的模形管构成,每一个模形管有几个突出的杯状物,用以种值作物。

  ②长袋状栽培

  栽培袋采用直径15cm、厚0.15mm的聚乙烯筒膜,长度一般为2m,底端结紧以防基质落下,从上端装入基质成为香肠的形状,上端结扎,然后悬挂在温室中,袋子的周围开一些2.5-5cm的孔,用以种植作物。考虑起段设施成本、栽培效果和对温室大环境的要求等因素,立柱式无土栽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且投资少、效益高,在我国各地应用较多。下面就以立柱式栽培为例,介绍其设施结构与管理。

  (张高远注:除此外还可以进行墙体栽培)

  3.1.2立柱式无土栽培设施结构

  立柱式无土栽培设施由营养液池、平面dft系统、栽培立柱、立柱栽培钵和立柱栽培的加液回液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①营养液池容积按667m2的水培面积需要15-20t水的标准设计。具体建造方法同前。

  ②平面dft系统。

  ③栽培立柱立柱是用来支撑和固定栽培钵和滴液盒的载体,立柱使各栽培钵中穿于一体,通向空中立柱由水泥墩和铁管两部分组成。水泥墩的规格为15cm见方,中间有一直径30mm,深10cm的圆孔,埋在水培床的两边地下用以固定立柱铁管,墩距为90cm。铁管直径为25-30mm,长约2m,材料用薄壁铁管或硬质塑料管均可,管下端插入水泥墩的孔中。

  ④栽培钵栽培钵是立柱上栽植作物的装置,形状为中空、六瓣体塑料钵,高20cm,直径20cm,瓣间距10cm钵中装入粒状岩棉或椰子壳纤维。瓣处定植6株作物,根据温室的高度将8-9个和滴液盒4部分组成。栽培钵错开花瓣位置叠放在立柱上,串成柱形。

  ⑤加液回液系统立柱栽培的加液系统由水泵加液主管、加液支管。加液主管为φ40~50mm硬质滴液管,加液支管为φ16mm无孔硬质滴管,滴液盒为一圆形塑料盒,盒的两端有两截空心短柄,用于连接加液支管,盒的底部四周有6个小孔,使营养液能下流。滴液盒的底部中心固定在立柱上方。

  供液时营养液由水泵从液池中抽出,经加液主管、加液支管进入滴液盒,从滴液盒流入栽培钵,再通过栽培钵底部小孔,流入第2个栽培钵,依次顺流而下到达最下面一个栽培钵然后流入平面水培床,再流回营养液槽,完成一个循环。

  3.1.3立体式无土栽培注意事项

  ①栽培蔬菜的选择

  立柱式栽培并不适于所有蔬菜,扬长避短才能发挥立柱的作用,一般矮生型叶菜类适宜柱式栽培,其向上生长的高度一般不宜超过45cm,目前已试验成功的品种有紫背天葵、草莓、大叶筒蒿、散叶生菜、油菜、三叶芹等小株型的叶菜类。株型较高的蔬菜会因空间限制和重力作用茎秆倒下,影响生长,果菜类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一般不宜立柱栽培,但可以采取立柱最上部2-3层种植矮生型果菜,如草莓,下部种植叶菜的方法。由于立柱的特殊构型,蔬菜不能前后左右对称生长,结球蔬菜因外型不美观、商品性差而不适宜立柱式栽培。

  ②光照

  光照是影响立体栽培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境因子。在柱式栽培下,光照强度随着栽培钵层数的下降而递减,并且立柱阳面植株获得的光照好于阴面。据测定,从立柱上到下,每下降一层,光照强度平均减少15%,除最高一层阴面与阳面光照接近外,其余各层的阴面只有阳面光照的50%左右。为了弥补光照的不足和差异,需要定期对立柱进行旋转,使每一层的6株作物都能接受足量的阳光,这是保证作物整齐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方法,另外也可以采取人工补光的方法。

  3.2排泄物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利用废弃有机物养殖蚯蚓

  蚯蚓饲料的调制和发酵工作,是蚯蚓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蚯蚓的饲料来源很广,凡是无毒的有机物质,如畜禽的粪便、各种植物器官、果皮、蔗渣、烂水果等,经过发酵腐熟后,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蚯蚓的生长繁殖,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主要的营养指标是碳氮比例。氮素饲料和碳素饲料不宜单独使用,必须适量搭配,使其比例调整在20—30之间。蚯蚓是杂食性动物,要求营养丰富的有机物质。

  3.3蚯蚓粪便作为肥料供给城市栽培

  蚯蚓粪呈黑灰色粒状,无臭、无毒,结构疏松,保湿、保肥、透气性均好,是花卉栽培中一种较好的有机肥.经测试,蚓粪含全氮2.5%,磷酸1.12%,氧化钾0.7%,分别是一般园土的5倍、7倍、11倍,比一般家畜粪所含养分高.此外还富含多种酶、激素和微生物,有益于营养物质的分解,极易被植株根系吸收.其偏酸性,是栽植茶花、月季、菊花、松柏类、白兰、米兰及培养树桩盆景的理想有机肥。

  3.4整体结

  4.成本分析

  对于一户居民而言,设施估计售价100元,肥料由于用量细微,参考市场花卉蚯蚓粪肥料的价格可估算一年约使用15元,如果能够接受,也可以在自己的栽培器皿中养殖蚯蚓节约成本。

  对于企业,由于各种原材料获取渠道不同,盈利难以具体就估计。但是这种路线能够衍生很多相关产业,带动一套产业链。

生态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概况

  1. 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 实习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 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 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生态实习报告 篇3

  科 目: 生 态 学

  姓 名: 张 勇

  学 号: 08110901031

  教 学 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科学专业20xx级一班

  完成时间: 20xx年7月8日

  一 实习目的

  1.通过对各种生态系统的调查,了解系统的组分组成和结构现状。分析各系统组分构成和结构特点,说明每个系统的营养结构和时间结构现状,加深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的一系列调查,使得我们能够对生物圈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3.为改善系统投入结构和建立新的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数据。

  4.为了进一步了解毕节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

  5.通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能力,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能力。

  二 实习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不同地方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习报告。

  三 实习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池塘生态系统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毕节地区不同地方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毕节地区的植被分布特征及人工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 实习时间日程及安排 

  五 实习地点及概况

  赫章水塘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西部的赫章县境内,由相距40公里的水塘林场和平山林场两个景区组成,总面积4733公顷。 公园内森林壮阔、季相鲜明;地质年代久远,地貌类型多样;奇峰高耸,峡谷雄奇;溪瀑多姿,暗河神秘,平塘潋滟;民族风情浓郁,古夜郎文化悠久;具有十分鲜明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特征,是黔西北地区的生态旅游瑰宝。

  公园森林资源丰富,华山松、杉木、柳杉等组成的人工林相整齐,树龄大多在20-30年以上,还有面积约500公顷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25公顷的天然山茶和1000多亩的中山草场。杉木、杜仲、板栗、柳杉、种子园等六个专类园圃连接成片,总面积近100公顷。院内有植物20xx余种,其中国家

  一、二类保护植物有珙桐、水杉等18种,森林覆盖率88.8%。野生动物有117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雕、林麝、猕猴等32种。各种典型次生森林群落,在人为破坏状态下发生着向裸地逆行演替并存在着珍稀植物绝灭的严峻现实。该县的木本植物区系组成,依照植被分类原则,以群落外貌及其建群种为基础,按群系(或群丛组)为单位划分了典型常见的天然林群落类型,对群落外貌、层片结构特征。

  赫章县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资源,已初步查明的木本植物有6 2科2 0 3属6 0 0多种,组成了北亚热带气候环境下的。

  贵州屋脊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境内。珠市乡距赫章县城36公里,距六盘水市70公里,距大湾火车站18公里。风景区东起乌木屯,南抵上满定,西北至大坪子,总面积约为25.5平方公里。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得天独厚的高原风光为依托,以神奇秀美的夜郎石林石景为特色,兼有淳朴浓郁的彝族风情,是开展观光旅游与科技文化活动的理想胜地。 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风景名胜区是贵州西部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为加快赫章的旅游发展,赫章县委政府20xx年投入20xx余万元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贷款1700万元),建成旅游公路17公里,景区步行道3㎞、景区入口大门(牌坊)、石林景区接待中心480平方米、停车场4000平方米、公厕80平方米、阿

  西里西文化日月广场3000平方米等,工程现已全部建设结束,使景区具备基本接待能力。20xx年在住建厅的支持下,将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省级风景名胜区与赫章大韭菜(万亩韭菜花海),二台坡(阿西里西大草原),古达威奢天坑伏流峰林打捆共同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已完成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需的《资源评价报告》和《资源风光片》制作,上报工作正在进行中。为统筹赫章旅游发展,县委政府拟成立赫章县旅游开发委员会(副县级机构,已报地区编办)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加快赫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赫章旅游快速发展,贵州屋脊韭菜牝风景区目前分为两个景区和两个独立景点,共计21个景源。 韭菜坪高原风景区:以迤俪迷人的峰峦叠嶂、云山雾海等高原风光为景观特色,面积为13平方公里,包括贵州屋脊、韭菜坪野生植物群、狮子岭、撞机崖、望峰台等5个景点。

  乌木囤夜郎石林景区:以神奇壮美的石林石景为景观特色,面积为10.6平方公里,包括盆景石林、象形石林、迷宫石林、水中石林、鸡飞块溶洞、犀牛嘎、万亩草场、燕子洞、珊瑚化石等9个景点。

  上满定彝族文化独立景点:面积为1.5平方公里,包括彝族语言文字、歌舞傩戏、服饰文化、火把节、彝年大节、陈家院子等6个景点。

  大坪子彝族村寨独立景点:面积0.4平方公里,以大坪子彝族村寨为特色。韭菜坪风景名胜区属暖温带温凉气候区,具有夏季气温低、海拔高度适宜人的生活与生产劳动、自然地理风貌与生物多样性等特征。据统计,韭菜坪20xx米海拔高度山区夏季(6月至8月)平均气温为摄氏17.8-22.4摄氏度,最高温度一般在摄氏23-28摄氏度之间,最低气温在16.7-20摄氏度之间,高于30摄氏度的极端最高温度日数非常少见,夏季气候条件很适宜山地避暑旅游。

  韭菜坪是世界最大的连片喀斯特地区,位于威宁、水城、赫章交界处,海拔2906米,也是贵州的最高点。因山腰生长成片野韭菜于山脊侧坡一处处缓平地带,故名。韭菜坪的韭菜花、日出、云海、怪石、飞瀑流泉等,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是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有关夜郎石林的起源,这里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当年,夜郎王在与众方国的争战中,曾做法借十万天兵天将,因号令出错,十万天兵天将顿时化为石林。这片盆景石林处于较潮湿之处,石林上有灌木、藤萝丛生,从而形成了藤石相缠的盆景式石林。这里,或石头上长出树,或树丛中冒出石头,或青藤与石头相缠相生,或树木与石头相依相偎,看上去亦石亦木,木石浑然一体。古老的山石与年青的植物和谐共生,坚硬的山石与柔软的藤萝合而为一,就像骨骼与经脉相互依存。我们惊叹于那些树木藤萝的生命力,它们像山石一样顽强;我们也惊叹于那些一立千年的山石,它们像植物一样鲜活。千姿百态似人似物的石林,与灌木藤萝一起构成了高原沉雄浩大的有生命的盆景。

生态实习报告 篇4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 ,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 “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018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一塔湖图”并非北大的全部,北大的精神,很广,北大的骄傲,就在于它所创造的文化,科学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走进北京大学校园,树枝上、草地上、教学楼旁、图书馆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顶……到处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鹊以及其他各种飞禽,一派“校园处处闻啼鸟”的景象。

  “19年前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北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黎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上大学时就在校园内看到喜鹊,但没有现在的数量多,初略估计多达数千只。现在,校园内不仅可以看到喜鹊,还可看到松鼠、刺猬等多种野生小动物,未名湖上还飞来过白天鹅。讲话间,记者不时看到喜鹊从他办公室的窗前飞过。

  “现在,北大校园已变成了各种飞禽和动物栖息的乐园。校园内遍布了端庄浓绿的桧柏、苍劲古朴的油松、华美高雅的白皮松、金黄富丽的银杏枫树等常绿树和春秋色树。据北大园林科调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树,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张黎明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北大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节假日,到北大校园感受文化氛围的各地游客多达数千人。“

  是的,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的确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们后来在西校门,看到了一只对人毫无恐惧的喜鹊。由衷的喜悦,升起……

  5、未名湖的湖心岛与翻尾石鱼

  湖光塔影,让人留连忘返。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翻尾石鱼,则是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岛原先是芦苇等植物旺盛生长的优良环境,是一个生态极其协调的小环境,与翻尾石鱼一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在百年校庆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介绍和说明,在小岛上设立了一块说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人的影响使得芦苇的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芦苇完全从小岛上消失。

  好在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天看到的说明牌,已经从小岛上转移到湖边。具有自恢复性的生态系统,在得到长期发展的条件后,应该可以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小岛,然而并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有时候,一个不很英明的决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遗憾的。规划的长远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愿小岛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6、蔚秀园与畅春园

  有着悠久历史的燕园,是我们的骄傲。

  “北京大学燕园校区,早在金代就成为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到了明代,大规模构筑园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赐园”。民国期间成为燕京大学校园。校园的用地中包括了八个古园遗址,即“勺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及“治贝子园”等。在位置上与圆明园毗邻,在内容、造园风格上与圆明园之万春园中的若干园中园有类似之处。不同于宏丽的皇家园林,也有别于咫尺山林的私家园林而独具一格。

生态实习报告 篇5

  院系:xx学院(资旅系)

  专业:xxxxx

  班级:20xx旅游管理(专)

  姓名:符xx

  学号:xxxxxxxxxxxx

  实习所在单位:海口中国青年旅行社秀英港营业部

  实习单位指导老师:xx

  引言:

  这次实习时间是从20xx年1月15日到6月15日在海口中国青年旅行社秀英港营业部进行的。作为大学的专业实习,本人的工作岗位是旅游接待,因此主要实习科目有:旅游客源国、旅行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当然其中也涉及一些其他的科目。

  一、实习单位及实习内容概况

  这次实习我非常荣幸,实习的是负责前台接待和咨询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我首先是要充分了解旅行社推出的线路,如线路的行程如何安排、住宿情况、交通工具、游玩景点和要注意的事项等等我十分认真地向其他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了解真正的操作程序,真正实现了从课本中走进现实,把理论联系实际。认识旅行社工作的全过程以及上下级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从中观摩其他部门的工作过程,使我掌握更多的工作技巧,获得不少的工作经验。

  实习期间,我利用这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去加深自己对行业以及企业的认识,并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上来。正如在专业学习时所知道的,旅游业的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淡旺季分明。

  二、实习主要收获和体会

  实习后我所获甚多,不仅将我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还使我在工作中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对于现在社会上各个企业聘用人才时处处讲究工作经验的前提下,这些经验能对我毕业后初步踏入社会作铺垫。

  1、在前台接待工作中的收获:在前台接待工作中,对于在和客人交谈旅游线路时的谈话、举止等要适当其分,因为客人对你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客人信任你然后参与你的团队工作是个很好的前提。我认为,第一要必须面带微笑,让客人觉得有一种亲切的感觉;第二是在做介绍线路时要时刻以客人的立场上出发,投其所好;第三是对于外出游玩的介绍上,要及时向客人说明当地的消费情况、风俗情况、注意事项等。在前台接待与服务的工作上,不仅要掌握好线路的流程而且还要懂得摸索客人的心理等技巧。

  2、从其它方面过程的收获:这次长时间的实习使我进一步的增强我的为人处事和与人交谈的能力;学到从书本中没有的知识;锻炼了自己初步踏入社会的部分经验和一些应该明白的社会问题,做事要懂得变通不要过于固执和呆板。

  三.实习后想法以及建议

  (一).尽量运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操作

  在实习当中,不难发现很多的工作都十分的繁复,如果依然运用老旧的方法去完成,则有碍于工作完成的速度以及准确程度,这就导致到工作会事倍而功半。旅行社已经在很多方面都运用电脑来操作,也有专门的专业人员开发很多适合自身的软件,这不但加快的工作的效率,而且传递速度很快.但是有一些细小的方面还是用一些比较落后的方法操作。

  例如,票务工作的登记出入是需要很多步骤的,单靠人手用笔记本的登记方式不仅需时很多,而且非常容易错漏百出,查找也非常不方便。有时,需要再次输入的话十分麻烦,很难保证正确。况且,使用这种方法浪费纸张,储存不便,不能简便工作,甚至于让繁复的工作更加繁复。经过本人通过实践,发现运用电脑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是可以完成以前手写时代的所有功能,因为完成原有工作是改善的基础,接下来就是速度了。电脑可以用各种快捷键达到更加便捷的`工作,不但能很好的完成工作而且速度和正确率也大大提高。至于储存方面,电脑的储存十分省时省地,如果再用软盘备份,那么再重要的文件也可以很好地保存下来了。

  (二)、加大工作透明度

  在实习期间,时常会看到即使同一部门都不大清楚其他同事的工作流程。这就容易导致万一有员工请假,整个业务的工作就很可能瘫痪,从而造成公司的损失。如果能够从基础业务开始,小部门内的员工可以做到相互沟通,了解大家的工作,掌握相互的工作流程,真正做到精通业务。那么,在有意外的情况下就可以避免业务瘫痪的可能了,也可以提升本部门的形象乃至全公司的形象。

  (三)、加强员工的环保意识

  如今,整个世界都十分注重环境保护,也成为了一个专门研究的课题。其实,在旅行社操作上也是如此,许多环节都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例如,在出团时导游注意引导游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在办公室也应该注意环保;还有,在用纸方面的浪费是十分严重的,加上办公室的中央空调的温度过低,根本就达不到国家所提倡的不低于摄氏25度,有时办公室的温度只有不到20度。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可以减低耗能,保护环境,从公司的角度来说更是可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人体舒适度等优点。

  四.结论

  自从20xx年进入大学学习以后,三年以来,本人都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目的是为了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矗在校期间,我主要学习的是以管理学为起点的有关原理以及专业旅游管理的外延科目,但是一切都只是停留在一个理论阶段,一直都不能得到最为充分的实践。如何更好得把所学的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技能是本次实习的最主要收获。当然,收获绝对不止是知识的转化,还有一些关于待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

  总的说来,三年多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学习在真正的旅游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实现。从企业中可以让眼界大为开阔,累计更多的经验,不难看到,当真正工作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是平时单纯靠学校教育是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的。因此,这就更要求我们除了注重理论上的学习以外,还必须切实把理论转化成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生态实习报告 篇6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 级:

  指导老师:

  福 建 农 林 大 学

  林 学 院

  一、实习目的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习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

  三、实习地点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习一周。

  四、实习主要内容

  (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1.目的: 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

  3、步骤方法:

  (1)光强的测定

  1、选取校园湿地公园、拓荒广场、及后山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1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5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10cm、50 cm、150 cm高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15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1。

  3、在不同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才具有可比性),在拓荒广场和和湿地公园,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1.50m),并记录好每次测定的数值。

  (2)温湿度的测定

  与上述测定的地点相同,实施下述内容的测定:(拓荒广场和湿地公园自行设计相应的表格)

  1、大气温度的测定

  (1)群落内外温度差异观测

  选定一处正常生长的植物群落,在群落内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高度进行观测(注意各层应统一高度),各3个重复。群落外选取1.5m高处进行测量。

  (2)植株各部位温度观测

  选择1-3株健康的全光照下生长的树木进行植物个体不同部位的温度观测。观测部位包括树干、叶、芽、花等。使用手持式点温湿度计进行3次重复测定,填入表3。

  2、大气湿度测定

  在群落内均匀选取5个点,在1.5m测定其湿度,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3)风速的测定

  (1)在上述同样的林地中,在测定光强相同的样点上,在 1.5m的高处,分别在上述各时间段(7:00、9:00、11:00、13:00、15:00、17:00)用风速测定仪分别测定每点的风速。

  (2)同时在湿地空园、广场内,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每个点的风速,并作好记录。

  要求:1)三个地点尽可能做到同时测定

  2) 每一个点测定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

  3) 每组上交一份原始数据

  4) 在实习报告中不出现原始数据,而是基于原始数据经excel等软件处

  理形成直观的表或图形,并针对图形或表而进行结果分析,运用所学的森林生态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二)、群落生活型谱分析

  1、基本原理:

  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可以说生活型是不同种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而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相似的外貌特征。

  群落的外貌决定于各种植物对外界环境适应而形成的生活形态,这种形态上的适应称为植物的生活型(life form)。生活型的概念和划分方法至今并未统一,最早和较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瑙基耶尔(Raunkiaer,1934)的划分方法。这一分类法是以植物更新部位(芽和枝梢)为基础加以区分的,即根据植物在不利生长季节内,其芽和枝梢受到保护的方式和程度,将植物界中的全部高等植物划分为五大类群。

  高位芽植物(Ph):高大乔木,灌木和热带高草,如乔木和大灌木,高位芽植物可以分成:大高位芽植物 (30m以上)、中高位芽植物(8-30m)、小高位芽植物(2-8m)和矮高位芽植物(2m以上);

  地上芽植物(Ch):为芽稍出土表的平卧植物或低矮灌木,一般在25 cm左右,这类植物度过不良季节时芽位于地表,如灌木和半灌木,苔原植物和高寒植物;

  地面芽植物(H):更新芽勉强地埋藏于土表,因而需要依赖于枯枝落叶或者积雪保护更新芽,这类植物度过不良季节时地上部分枯死,有生命的部分在地表,温带地区的多年生草本,如苔草等;

  隐芽植物(Cr):更新芽埋藏在土表以下或水中,所以受到良好保护,如根茎、块茎、块根、鳞茎、沼泽和其他水生植物等;

  一年生植物(Th):当年完成生命周期,以种子方式过冬,所有其它部分的器官全部枯死。

  生活型谱(Spectrum)

  某一群落的生活型谱(%): 群落中某一生活型植物总的数量/全部植物种的数量100%。

  Raunker通过比较世界不同植被区的生活型谱,得出以下4种植物气候带:一是潮湿地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二是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包括温带针叶林、落叶林与某些草原);热带和亚热带沙漠一年生植物气候(包括地中海气候);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李博等,20xx)。下表是世界各植物气候带植物生活性谱:

  地区

  高位芽植物气候(谢尔群岛)

  地上芽植物气候(斯匹茨卑尔根)

  地面芽植物(丹麦) 统计 种数 258 110 1084 生活型(%) Ph Ch HCr Th 616 1256 1 22 60152 73 5022 18 各种不同气候区域不同群落之间的生活型比较,可以给我们提供有关植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信息。一般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多分布在温热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新部位暴露在外界不会受到低温或者干燥气候的危害;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多分布在气候恶劣的环境下,或者具有较严寒冬季的气候条件下;隐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代表一种又潮湿又寒冷的环境,比如说高山上的云冷杉林等;一年生植物占优势的群落,一般分布在气候变化大,干旱、寒冷的地区。

  2、方法步骤:

  根据最小面积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植物种类名录,并查阅参考《福建植物志》、《树木学》等植物分类学相关资料,确定其拉丁名和生活型。并分别计算木荷林群落的生活型谱。

  (三)、群落物种多样性计算

  多样性指数计算和分析(Calculation of Biodiversities)

  分别计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并利用三个组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 Gleason指数:DG=S/lnA; Margalef指数:DG=S-1/lnN

  2、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多样性指数 s

  Ds1pi2

  i1

  均匀度 EDsDsDmax1S

  3、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

  信息量 s

  i1Hpilog2pi

  均匀度

  EHHHmaxlog2S

  (四)、群落重要值计算

  1、基本原理:重要值是说明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程度的参数,它由三个指标组成: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优势度。群落中不同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某一物种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3

  2、方法步骤:

  1)、运用样方法调查各层次(乔、灌、草)植物种类、高度、胸径、株数等基本信息。

  2)、统计每个物种多度、频度及盖度等指标,分别计算相对多度、相对频度及相对优势度。

  相对多度=每个种的个体数/所有种的株数×100%

  相对频度=每个种出现的样方数/所有种出现的样方数之和×100%

  相对优势度=每个种的胸高断面积/所有种的胸高断面积之和×100%(需列出以下表格)

  (五)、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1、基本原理:

  种群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配置状况或分布状态,反映了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一个物种空间分布偏离随机分布时即产生格局。

  2、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计算(Calculation of Spacial Pattern)

  分别不同植物种(此次实习我们以乔木层与灌木层重要值在前两位的植物为研究对象)统计在每个样方中的株数,记入种群空间格局统计表,并用下式计算,得出每个植物种的分布格局。

上一篇:模板实习报告 下一篇:助理实习报告